又一外资巨头完成私募备案,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股债两市的机会来了!

又一外资巨头完成私募备案,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股债两市的机会来了!,第1张

又一外资巨头完成私募备案,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股债两市的机会来了!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花上海报道。

在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私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注册的大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需要像其他投资机构一样公开发布业绩。但种种迹象表明,在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正在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5月30日,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盛私募”)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WOFE PFM)注册,成为第36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商独资私募基金。公开资料显示,安盛私募母公司为法国安盛集团的子公司AXA IM。截至2021年底,这家全球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8870亿欧元。法国安盛集团在中国还有合资寿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此外,安盛还拥有安盛田萍保险,这是一家在中国的全资财产保险公司。

6月1日,《华夏时报》记者未能联系到安盛私募相关负责人对此事置评。不过,多位受访私募资深人士表示,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对外资其实很有吸引力,中国一直在加大对外资开放的步伐,这些都成为海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竞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力。

“一般来说,外资私募在市场上很低调,因为目前管理的外资资产私募规模接近600亿元,当然不能和很多中资机构和公募基金相比。但海外资产管理有成熟的投资经验,也在不断探索国内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在中国投资的外国私人投资者仍然必须建立一个本地化团队。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行业精英‘转公为私’的现象将一直存在。”上海一家做量化投资的私募股权公司创始人徐莹告诉《华夏时报》。

但也有市场人士分析,外资私募进来后,团队投研的力度和方向。总的来说,中国股市和债市的投资机会正在出现。

外资私募步伐加快

外资似乎总能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市场。

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外资私募进入中国私募市场,开启了一波备案高潮。但在前两年疫情期间,外资私募备案数据明显下降。2020年仅有3家外资私募成功备案,2021年仅有1家私募成功备案。来自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8月瑞银资产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注册以来,目前共有36家外商独资证券私募管理人陆续完成注册备案。同时,在36家外资私募中,目前,润汇投资、腾盛投资、德树投资、盛远投资、桥水(中国)投资、瑞银投资等6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已超过20亿元。其中,盛远投资和桥水(中国)的投资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而后者刚刚成为百亿级私募。此外,汇理投资和因曼(上海)的投资管理规模在10亿-20亿元之间,其他26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均在5亿元以内。

此外,根据Datayes的统计,超过30家外商独资私募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580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私募的规模不同,发行的产品收益也有很大差异。根据上述统计,截至6月1日,已披露最新业绩的36家外商独资私募机构的产品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如麦德瑞投资管理(横琴)有限公司管理的三只私募产品今年以来的业绩分别达到了11.48%、21.22%、21.69%;盛远投资(上海)发起的一款专注于大宗商品CTA套利投资的私募产品也取得了8.13%的正收益;但10余家外商独资私募机构的产品净值年内跌幅超过20%。

“相比国内的公私募机构,国外私募投资者的压力相对要小很多。第一,国外私募机构的产品规模不大,投资者数量少很多;其次,国外私募会选择对其长期投资理念高度认可的投资者,投资者对产品净值波动的容忍度较高。”润汇投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告诉本报记者。

该投资者进一步分析,整体来看,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已经逐渐显现,上证综指3000点向下跳水的空已经不大,投资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找到价值投资板块;此外,监管层通过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向外资开放国内债券市场,为一些擅长债券量化交易的私募机构提供了更多套利机会。

“抢人”大战就要开始了

公募转向私募,外资加速进入无疑让私募市场人才大战的硝烟更浓。

“市场上有上百种投资策略和风格,每个机构只能选择自己擅长的。在过去,传统投资大多依靠经验和直觉。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依靠技术和频率。当然,不管是哪种赢法基础还是很强的投研能力。对于更多从海外回来投资并真正掌握技能的人才来说,这些外资私募无疑是一个让他们发挥能力的平台。在上海,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私募是很多留学生创办的,十几个人的小团队也能做得很好。”徐莹说。

上海一位专门为外资投行寻找投资总监级别的“猎头”也对《华夏时报》表示,海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对本土投资管理团队的要求一直很高,不仅要熟悉母公司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理念,还要有丰富的中国股市、债市投资经验,能够构建符合海外资产管理机构要求的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模型。

“外商独资私募在中国的人才战略是高薪招人。近年来,公募基金市场出现了一波知名基金经理的热潮。这些人既有海外留学经历,又有多年的实际投资经验。还有就是寻找海外名校的留学生。现在是毕业季,机会还是有的。”上述“猎头”说。

但值得一提的是,外资私募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基本遵循稳扎稳打的策略。5月3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信息也显示,安盛私募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其母公司安盛集团为这一刻准备了6年。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底,安盛私募就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50万美元,由外资安盛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多年来,安盛投资一直致力于组建本土化的投资管理团队,努力满足外商独资私募牌照的相关要求。

编辑:徐云倩编辑: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605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