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笔下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巴金笔下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第1张

巴金笔下“鸟的天堂”,如今鸟鸣更动听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四日电。6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如今鸟儿歌唱更美》的报道。

1933年春夏之交,不到30岁就已是著名作家的巴金南下广东,在广东江门新会农村走访了三天,见到了一棵百年榕树和漫天飞舞的飞鸟。“到处都是鸟鸣,到处都是鸟影,置身其中仿佛在听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回到上海后,巴金感到不安,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到目前为止,这篇作文已经多次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天堂鸟》一代一代读下来,名扬天下。

90年过去,巴金写下这片鸟的天堂时,在江门天马村几代人的保护下,成千上万的苍鹭依然无忧无虑,古榕树枝繁叶茂。天堂鸟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拥有400多万村民的著名侨乡江门,也建立了国家森林城市,拥有18个大型的“鸟类天堂”,随处可闻鸟声。

江门新会天堂鸟。阮国志

天马山前白鹭飞

江门市新会市往南十几公里,就到了天马村。无论冬夏,年近50岁的天马村村民陈文斌总是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一天的巡逻。他是护鸟队的队长,从16岁开始管理天堂鸟。他已经工作了30多年。守护鸟群和古榕树,是他和村民们世世代代的约定。

树下行人来来往往,树上的鸟儿依旧相安无事,似乎已经习惯了。“人来鸟不惊!”陈文斌指着拍摄的视频,向新华社《每日电讯报》记者展示了鸟儿是如何接受他的。夏天和冬天,他每天都能看到鸟儿自由自在地生活,他由衷地感到踏实。

万人以上的天马村,基本上是血缘村。400多年前,陈家就住在这里。据天马村陈氏族谱记载,1618年,天马村人口增加,生活用水不足,村民在村前挖了一条河,称之为“天马河”。为了抵御洪水,村民们在河中央建了一个“土堆”来挡水。完工后,一位村民顺手将一根榕树树枝插在竖起的“土堆”里。

榕树枝生根发芽,不知不觉长成一棵大榕树,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鸟儿栖息繁衍。天马村称之为“罗星墩”。

1933年,青年巴金走访新会天禄、天马、茶坑三村,初夏南方水乡的“罗星墩”让他留恋忘返;1984年,病榻上的巴金亲笔题写了《天堂鸟》,被评为“新会八景”之一。

1989年初,画家吴冠中从澳门回到广州,参观了《天堂鸟》,画了三幅《天堂鸟》。“不知道是什么鸟种,只要能躲在枝头,消失又出现,那就是天堂了”。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一幅最大的画。

鹭鸟在古老的榕树旁觅食。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树和鸟给天马人带来好运。是真的!”陈文斌有点激动地说:“自从有了古树和苍鹭,天马村就兴旺起来,现在有一万三千多人。我们有祖传的戒律,要把这棵古榕树当作‘神树’,把苍鹭当作‘神鸟’。”

的《祖训》见于陈的《族谱》。

天马村陈氏宗祠,名为“悟本堂”,位于天堂鸟国家湿地公园西北角。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到200米。祠堂为三进厅堂,梁上、过梁等处雕有鸟。第二个入口是正殿,后中柱梁上挂着“武本堂”牌匾,警示宗室后人务实,办实事,走正道。

陈氏族谱泛黄的纸上字迹依然清晰:“凡惊扰或伤害鸟类者,不论年龄大小,一律以渎神者论处。”

遵守乡约,服从祖训,天马人对“爱鸟护树”怀着敬畏和责任。“听老一辈人说,就算是荒年,天马村的人也不抓鸟吃。”如果有人在市场上卖苍鹭,即使价格很高,村民也一定会买下来放生。

广东人爱煲汤,但陈文斌肯定地说:“这么多年我没吃过一只鸟,一次也没和鸟一起煲过汤!”

这不仅是对宗族规矩的敬畏,更是一种刻在天马人基因里的意识,包括对古榕树的保护。即使村民想用木桩筑坝,也不允许他们砍下哪怕一根古榕树的树枝来做木材。“再稀缺的物资也不行”。陈文斌强调说。

三木幼儿园和天马小学与天堂鸟一河之隔,爱树爱鸟已经是天马孩子们的“必修课”。数百年来,天马村人、树、鸟共同生活,爱护自然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400年老榕树的一角。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早起的莺到处争暖树

天马村的河边种着榕树和梧桐,枝叶婆娑,夏天凤凰花盛开。古榕树高约15米,树枝上悬挂着无数毛发般的气生根,茂密的枝叶覆盖了20多亩江面。世界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野生鹭,其中以白鹭和灰鹭最多。

苍鹭虽非仙鹤,但也有着优雅的风韵,婀娜自然的体态,引人入胜。谈到苍鹭,陈文斌听起来像是在谈论这个家庭中隔壁的孩子:“他们都是有灵性的,知道我们不会伤害他们。鹭的习性也很有趣。比如白鹭早出晚归,灰鹭早出晚归,井然有序,互不干扰。”

现在天堂鸟国家湿地公园里有三个小岛。除了古榕树所在的古榕岛,还有后期为抗台风而人工修建的葛角岛和竹岛,都是新的“天堂鸟”。

天堂鸟国家湿地公园一角。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堂鸟”24小时值班。陈文斌和护鸟队年复一年,每天巡逻三次,但雷声纹丝不动。他们时而骑着摩托车,时而驾着小船,仔细查看白鹭有无异常。

护鸟员要注意的“异常”主要是看有没有鹭鸟被绳子缠住。当地有一种用绳子做成的捕鼠工具,苍鹭在外面觅食时会不小心碰到。成年苍鹭力气很大。即使他们的脚被缠住,他们仍然可以用绳子飞回来。但是当他们回到榕树和竹岛时,绳子缠在树枝上,鸟儿飞不起来。

“我们随身带着工具,看到这种情况会及时剪断绳子。如果抢救不及时,鸟就不能喝水作食物,在树上挂两三天就会死。”陈文斌说。

万一有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鸟死了,护鸟人员会把鸟埋在榕树下,简单道别,让鸟“安息”。

江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时有侵袭。“台风来之前,鸟会有感知,会早早回来躲在树上。”而且很多幼鸟没有成年鸟那么强的抵抗力。

1994年,一场大台风来袭,许多刚学会飞的幼鸟被台风吹到天马村附近的农田里。陈文斌和其他鸟类保护者自发组织起来,在田野里捡鸟,并把它们放在空设置的房间里,提供水和食物。当这些鸟的羽毛变干后,它们似乎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然后被放归自然。“捡回来的大多是夜鹭,翅膀张开约80厘米。但是羽毛全湿了,飞不远,飞几米就会掉下来,不会保护自己。今天十多个,明天二十多个,一共几十个。”陈文斌说。

台风过后,对古榕树特别上心的护鸟队员发现,古榕树的外貌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高度却下降了至少三米。由于榕树内部树枝相互支撑,台风过后很多树枝都被刮掉了,甚至有些小树已经枯死。

为了抵御台风对古榕树的入侵,天马村决定在古榕树的北面修建一个亭岛,在岛上种植榕树作为台风屏障。“我们请了两个老农民住在岛上,每天种榕树。现在,20多年过去了,葛角岛的榕树长得很茂盛,鹭鸟又有了另一个‘天堂’。”

现在有很多苍鹭栖息在竹岛,那里有很多竹子,鸟儿躲在里面很安全。竹岛建于1998年,占地约50亩。竹岛原是天马村的农田。1998年,邀请了一位专家对其进行评估。据说白鹭最喜欢竹子。有人建议种植大量的竹子,这样不仅有很好的抗台风能力,还可以增加白鹭的栖息地。于是村民挖了一条河引水,把50亩农田分成了竹岛区,岛内有三个浅滩。

“涨潮的时候会被淹没,退潮的时候会露出来。浅滩上会有很多鸟类最喜欢的食物。就像人们喜欢散步一样,竹岛上的鸟会飞到古板岩岛和葛角岛‘溜达’。如果地方多了,生活会很惬意。"

夕阳下觅食归来的苍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侨乡的鸟更美

不管它们被照顾得多小心,鸟儿都不可避免地会受伤。还有一小部分人迷信“天上掉三两,地上掉一斤”的错误观念,在野味上大把花钱。

上世纪90年代,陈文斌去外地的时候,见过有人为了赚钱,一年50万包下一片树林去捕鸟。飞翔的鸟抓不到,就把还在窝里不会飞的幼鸟抓起来卖掉。

2002年,“天堂鸟”换了经理。当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各种项目轮番上马,水泥广场,蓄水大坝等。切断了河流,周围的人造建筑和活动不断增加,“天堂鸟”成了被工厂和村庄包围的孤岛。频繁的水上婚礼和嘈杂的工厂对鸟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当时,有些人为了满足游客,甚至燃放鞭炮来“吓走鸟巢”。所有这些行为导致鸟儿逐渐离开。

当时新会有关部门请动植物专家实地考察时,发现榕树上的鸟很少。许多游客满怀期待而来,却发现古榕树下只有几只鸟;也有游客因为在天堂鸟里看不到鸟,向当地消委会投诉。一些游客甚至嘲讽“天堂鸟”是“少数鸟类的天堂”。

为了再现昔日千鸟共舞、千鸟缠树的景象,新会区咨询了动植物专家,从2002年到2011年连续投入5000多万元对天堂鸟进行了两次升级改造,将其面积从原来的100亩扩大到600亩,拆除了原有的观鸟楼和观鸟廊,将大片土地分割成几个小岛,降低了水位,增加了滩涂面积,为鸟类创造了更加适宜的栖息地。

2018年7月1日,江门至湛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结束了粤西没有高铁的历史。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选线的限制,江湛铁路穿越“天堂鸟”的最短距离只有800米,如何不惊扰鸟类成为难题。

陈文斌还记得,“当时有很多专家来调查,让天堂鸟的所有员工在会议室填写论文意见,也算是代表天堂鸟‘发言’了”。当经过高速铁路时,鸟类意识到空气翻腾。空气翻腾会冲击鸟类和榕树,噪音也会对鸟类的繁殖产生很大的影响。陈文斌洋洋洒洒地写了几页。

为了保护鸟类,当地政府增加了1.87亿元的支出,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全封闭声屏障。这个2公里长的全封闭声屏障为飞驰的列车按下了“静音键”。据专业机构测试,火车通过时,天堂鸟中心区域监测到的声强仅增加0.2分贝,人和鸟几乎感觉不到,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火车通过时的噪音、振动和空气翻腾对鸟类的影响。

据2016年广东新会天堂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调查统计,天堂鸟共有鸟类105种,隶属于15目35科,其中留鸟52种,冬候鸟或候鸟42种,夏候鸟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15种。

2016年12月,广东新会天堂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启动,拟建设具有湿地保护、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历史传承等功能的综合性生态湿地公园。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知,公布2021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广东新会天堂鸟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

除了天堂鸟的振兴,江门市还计划以15个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同步推进水网绿化美化、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相结合,构建水清岸绿、纵横贯通、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水网。

不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的侨乡江门“鸟语花香”。

2019年12月,9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鹤飞往江门觅食。这是广东首次观测到白鹤。

2020年6月,数千只白鹭生活在泰山各地的湿地。白鹭与鲜花相映成趣,成为鸟类摄影师拍摄鸟类的圣地。

今年3月17日至18日,鸟类观察家雷蕾在江门新会银湖湾湿地公园观察到东方白鹳,称其“非常罕见”!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从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获悉,江门市森林面积42.92万公顷,湿地和水域面积174627.3公顷,约占珠三角水域和湿地总面积的22%。丰富的森林、湿地和水资源是鸟类选择在这里生活和过冬的重要原因。江门目前已知的大型鸟类栖息地有18个。

“除了著名的‘天堂鸟’,江门还有大量的候鸟栖息地和观鸟胜地,如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台山镇湾红树林湿地公园、鹤山古劳水乡湿地公园等。”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前来“做客”并定居。一些不常见的鸟类不仅会出现在自然保护区,还会来到市中心的公园“打卡”。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天堂鸟”寄托着海外侨胞对家乡的向往。4月8日,2022北京爱鸟周前夕,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音乐剧《天堂鸟》在北京成功首演。这部音乐剧讲述了天堂鸟附近的村民世世代代与自然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保护的故事:

一种独特的树——古榕树;

一群自然鸟类——苍鹭;

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鸟的天堂》;

江门,一座人鸟和谐的城市。

优美的音乐、华丽的舞台、动人的故事,艺术地将江门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呈现给观众,传递“人不负青山,青山也不负人”的共识。

其实江门有很多“内室养,无人识她”的宝贝,每一个都有惊艳的光芒。等你来过了,再回去看看郁郁葱葱的榕树,“有点怀旧的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842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9
下一篇 2022-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