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餐饮如何自救

疫情餐饮如何自救,第1张

疫情下的餐饮:要自救,也要“输血

作者李强

编辑张伟贤

图当新华社

这个季节,餐饮行业不容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餐饮收入16274亿元,下降8.5%,其中5月餐饮收入3012亿元,下降21.1%。由此可见行业的窘境。

上海和北京影响更大。当地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上海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1.4%,北京餐饮收入同比下降54.9%。

在京工作的陈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防疫条例和公司要求,他已经连续住了两个多月。北京某高校学生小王在学校待了两个多月。

很多餐饮从业者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食品的停工或限购,人流减少,成本增加,现金流压力剧增。

“对于餐饮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疫情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行业专家文志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自助餐饮

企业不是简单的“等”。

“每个企业都在努力自救,在目前的困境下可能没有太多可以采取的措施。对于那些专注于餐饮业务的餐饮企业来说,情况会更加艰难。”悦府谷董事长杨说。

因为中高端餐饮品牌本身就不适合做外卖,疫情发生前,四月河豚对餐厅业务的依赖度很高,占比95%。据杨介绍,四月河豚在4月底就提前规划,强化外卖属性,包括推出高品质的外卖产品和厨师上门服务,生怕停餐后受到大的影响。此外,四月河豚还开发了红烧河豚、佛跳墙等预制食品

线下聚餐锐减或受限,餐饮企业不得不在消费场景上寻求突破。

杨介绍,从河豚养殖基地到加工厂,自身完整的供应链也帮助四月河豚有效抵御了疫情带来的风险。之前主要是做高端餐饮供应。在餐厅业务停滞期间,相关合作企业也受到影响取消或停止订单。四月河豚也借此机会,加快RD调整产品线,发展低端餐饮业务。

上海疫情防控期间,海底捞利用供应链优势,联合渤海推出了预制菜团购。随着物流的持续回暖,加速了线上外卖的恢复;针对年轻消费者对“一人餐”和“两人餐”的需求,推出外卖套餐“青春套餐”...

海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结上海经验,公司迅速统筹全国所有符合配送资质要求的门店,与海捞小程序“拿点好货”和第三方配送平台对接。一旦某个城市或某个地区因为疫情无法进行线下业务,就全部上线。

疫情之下,团购业务开始“大放异彩”,各品牌也积极挖掘私域流量潜力,借助社群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用户粘性。

比如海底捞门店通过建立社区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线上服务,包括订餐、推荐新品、福利互动等。超过38万人加入了海底捞社区。四月河豚还表示,在疫情期间,四月河豚为受旅行影响的成员准备了蔬菜和肉类的礼包,以保持和加强消费者联系。

“从企业角度看,固定成本低、商业模式契合度高、自救方式得当的餐饮企业受影响可能较小。”文志红指出。

据炸串创始人袁介绍,上半年的疫情并没有对炸串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当时只是做外卖和外卖业务。即使在餐饮暂停的5月,其北京门店的营收仍能达到正常月份的85% ~ 90%。

“由于更倾向于大厅用餐的火锅、烧烤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类似的‘口红效应’下,很多消费者会用小店的炸串作为替代品。消费者买了之后,会直接坐在路边吃一顿,对它们上瘾。反而很多类似的马路炸串会变成网络名人店。”袁对说:

让文志红担忧的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应对和转型。

“餐厅做不出来,不代表外卖就能卖得好。类似一些夫妻店,可能只做好餐厅本身,突然要加强外卖。比如他们不一定会做一些线上满减之类的营销,但是像预制菜,本质是把作坊式的餐饮工业化,需要的投入和周期是大多数餐饮企业无法想象的。”文志红说。

迫切需要输血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首先需要的是现金流,其次才是利润。是企业的血液,而利润是肥肉。利润没了,还能持续。现金流没了,就只有倒闭。”文志红说。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伟华也指出,餐饮业是一个现金流行业,员工工资、房租、食品采购都是固定支出,而在大厅就餐是最大的现金流入。

随着客流量的减少,造血能力的降低,各种成本的增加,餐饮企业需要外部的帮助。

中国社科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指出,一般来说,收入中断后,很多餐饮企业的资金链可能还能支撑两到三个月。因此,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资本成为了“维系生命”的核心关键要素。

此前,很多地方围绕减租减税出台了相关政策,帮助了很多餐饮行业走出困境,但这些企业还需要其他帮助。

有餐饮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减租确实是对餐饮企业非常有效的帮助,但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面对的是“个体房东”,政策难以受益。面对沉默或者“封杀”,很多小微餐厅几乎是赔钱甚至断收入。像社保延期和减税这样的政策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现金流。

6月14日,商务部、发改委等11部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配套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从六个方面落实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出台相关补贴措施, 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帮助企业脱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融资担保增信功能,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支撑作用,支持养老。

“这份通知提到,要‘科学界定支持措施适用的市场主体’。“科学定义”可以这样理解:首先是准确性。在整个扶持政策和给予企业优惠的过程中,要准确认定企业是符合扶持要求的市场主体。另外,通过科学界定,整个配套政策可以惠及所有餐饮企业。”赵京桥说道。

“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如果只靠财政补贴房租,以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压力也很大。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引入市场化的商业保险。疫情带来的这种不确定性风险也为商业保险提供了空的空间。”智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编辑冯实习生李本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826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