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台企运营逐步恢复

上海台企运营逐步恢复,第1张

上海台企运营逐步恢复

6月29日,消费者走进上海鲍莉广场的“春竹”人文茶店。新华社发(上海台协供图)

新华社上海6月30日电(记者潘庆)29日凌晨,“热炒”餐厅经理、台胞吴俊义赶到上海鲍莉广场,为餐厅开业做充分准备。两个小时后,这家台湾风味的快炒餐厅迎来了上海饭堂有序开放后的第一批食客。

“热炒”于去年5月登陆上海,通过对台湾省乡村庙会入口广场的装修风格和正宗台湾省风味的重新雕琢,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今年3月,上海遭遇新的疫情。为了配合疫情防控,不少餐饮企业暂时关门歇业,“热炒”也不例外。上海逐步推进复工复产,“炒热”开始通过抛售、自筹等方式复业。从6月29日开始,上海有序开放食堂,“小炒”成为首批恢复食堂的餐厅之一。

“食客中有附近公司的员工,也有专程来用食物慰藉乡愁的台湾同胞。”吴俊义坦言,餐厅恢复用餐第一天的食客数量与疫情前仍有差距,部分菜品因材料问题暂时无法供应。不过他相信,随着消费者信心的逐渐恢复,餐厅的人气会逐渐回升。

29日,龙庭酒家、德克士等上海多家台资餐饮企业开始以“热炒”的方式接待顾客用餐。很多深耕上海的台资企业,都在跟随这座城市回归“常态”。

上海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张表示,新一轮疫情给在沪台企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台协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台企调整生产经营,解决实际困难。广大台企也投身于抗疫大局,显示了责任与担当。

张简介绍,在市台办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疫情期间,台达、昌硕、日月、南桥、何复、桂冠等部分重点行业的台企实现了封闭生产管理、不间断经营;许多台商和台湾青年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台企捐款近1800万元支援抗疫前线。

6月以来,随着上海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越来越多的在沪台企复工生产。上海台协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积极协调对接各项救助政策,帮助台企渡过难关。

“虽然疫情给台企带来了短期困难,但我们坚信上海能够成功走出疫情。”张简说,台商和台企对特别是上海的投资环境仍持乐观态度,增强了投资和发展的信心。

4年前,台胞黄国想在上海创立了“春竹”人文茶品牌,并先后在上海等地开设了20多家门店。从4月底开始,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春注”也逐渐以社区团购的方式复工。6月29日,位于鲍莉广场的“春竹”店也在第一时间恢复了用餐。

尽管该公司在租金、材料成本和营运资金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但黄国想继续拓展内地市场的意愿没有动摇。“扎根沪上,辐射长三角,放眼全国,相信‘春竹’未来会在更多城市飘香。”黄国想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261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