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募集失败的基金

今年募集失败的基金,第1张

上半年15只基金募集失败 新发规模同比骤降近六成

经济观察网记者陈杉近期股市回暖带动了新的公募和私募发行,但也有基金产品此时募集失败

6月30日,平安基金旗下的中融基金、中融景元混合基金、平安鑫元混合基金同日宣布募集失败。由于资金募集期已过,他们未能达到合同规定的备案条件。今年迄今为止,筹资失败的案例已增至15起。

有业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上述募集失败,一方面可能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即募集的最佳时机在市场震荡调整中;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拟任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和管理经验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基金发行市场整体“遇冷”,发行规模较去年骤降近六成。与此同时,在权益市场明显降温的背景下,发行市场的主力也从股票型基金转变为债券型基金。

提升失败

公告称,中融基金表示,旗下中融景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截至6月3日未能达到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因此基金合同无法生效。平安基金也表示,平安鑫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于3月29日开始募集。截至6月28日基金募集期届满,本基金未能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无法生效。

记者注意到,上述两只产品基金的获批时间为去年9月,募集开始时间为今年3月。根据相关监管规定,新基金获批后最迟在6个月内发行,也就是说3月份开始募集时为最晚发行期。另一方面,两只基金募集了3个月,已经达到了基金最长的募集期。即使他们不符合规定的备案条件,他们也不能再申请延期饲养。

今年在资本市场频繁震荡的背景下,基金赚钱能力下降,基金发行一度遇冷。不过,自4月底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

对于上述两只产品失败的原因,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上述两只基金是3月份开始募集的,其最佳推广时间是在市场不太好的时候,募集失败可能就是受这个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最近市场有所回暖,一些投资者可能最近才关注这些基金,但他们会认为建仓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他们不敢买了。”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的履历和过往业绩也会对基金发行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招募说明书,平安鑫源的混合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95%,属于偏股型基金,而拟任基金经理过往的投资经历则更偏向于固定收益类投资。目前管理的产品都是货币基金或者债基,股票投资能力有待观察;中融景元是一只偏债混合基金。两位拟任基金经理虽然目前管理的基金超过10只(A\C份额另算),但管理年限不足两年,关注度和影响力有待培养。

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6月30日,共有15只基金募集失败。从产品类型来看,中长期纯债基金4只,被动指数基金3只,偏债混合型基金4只,其余4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

上半年新发行规模骤降60%

基金发行市场往往面临“做得好,做得不好”的窘境。今年上半年,在市场震荡调整的背景下,基金发行市场的表现并不乐观。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年内新基金发行份额较2021年同期下降60%。

据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基金685只(A/C份额另计,下同),期间成立基金1044只,首募总规模6964亿元。去年上半年新基金918只,期间成立基金1023只,首募总规模1.65万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成立的基金数量和去年差不多,但首募规模骤降近六成,今年上半年新基金数量明显减少。

按基金发行类型(按成立时间)划分,上半年成立的基金类型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合计4449亿元,占比63.9%;第二类是混合型基金,总发行规模1663亿元,占比23.9%;第三类是股票型基金,总发行规模407亿元,占比5.8%;第四类是FOF基金,发行总规模为260.5亿元,占比3.7%。此外,还包括REITs基金、QDII、另类投资等各类基金。

可以看到,在上半年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股票型基金发行明显降温,债券型基金成为基金公司的主力产品,募集规模占比超过60%。

对此,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对记者表示,上半年新发行基金数量和规模下降,主要是受市场影响。上半年a股市场陷入调整,基金集团各板块深度下跌,导致股票型基金整体表现不佳,赚钱效应不足。因此,基民认购基金的热情大幅下降。对于赎回的基民来说,当市场表现不好,整体风险偏好下降时,债券型固定收益基金成为基民避险的主要方式,导致债券型基金的比例大幅上升。

金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刘思懿也表示,基金发行市场的冷淡主要是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投资者投资意愿较弱,容易面临募集资金困难的问题,导致首次发行规模下降,甚至发行失败。另一方面,市场的波动导致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增加,偏好投资收益相对稳定的固定收益类基金。所以今年新发行的基金有公募REITs和同业存款指数基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2980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