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科技战

美国打科技战,第1张

科技战没有赢家!我很困惑美国为何会如此短视且天真

[文/大卫·多德维尔译/观察者网作者管群]

《华盛顿邮报》近日发表社论,将这场战争形容为“愿杀一千敌八百”。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18年3月发表的一条愚蠢的推文,那就是“贸易战不错,我们可以轻松获胜”。

对于一个熟悉世界各地战争的国家来说,我很不解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有如此短视的天真,而且这种天真一直萦绕不去。

毫无疑问,战争给人类的主要教训是,对有关各方(包括旁观者)都是灾难性的,人类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爆发。温斯顿·丘吉尔曾将民主制度描述为“最糟糕的政府组织形式——如果不算之前出现过的政府组织形式的话”。与此不同,战争是最糟糕的解决争端的方式,古今皆然。

贸易战肯定也是如此,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发起并在乔·拜登任期内加剧的对华技术战。

正如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hony blinken)最近所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有意愿、又有不断增强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来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

布林肯最近发表了一次关于中国政策的演讲。

虽然我完全不同意布林肯对北京意图的看法,但毫无疑问,中国的实力正在上升,拜登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对中国发动一场科技战——不管最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样的损害,也不管相关各方会遭受什么样的破坏性后果。

我想到这个是因为加拿大政府在5月20日宣布加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情报共享组织“五眼联盟”),禁止华为参与该国5G移动网络的建设。

自2019年5月华盛顿将华为列入“对美国有威胁的实体名单”以来,又有260家中国公司被禁止向美国市场出售产品和从美国公司获得一系列技术。

这样做的目的是阻止他们获得最新的技术,特别是最新最快的芯片,阻碍中国的技术进步。

与此同时,美国在全球掀起外交风暴,在“中国威胁”问题上施压其他国家政府与美国保持一致,并效仿美国,禁止华为进入他们的电信网络。

这场消耗战打了三年,华为依然是中国技术挑战的象征,也是美国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不得不防范的主要目标。那么,这场技术战到底有多成功?对中国的技术进步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多大的自残?

尽管华为在中国广阔的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地位仍然稳如泰山,但其全球智能手机业务似乎受到了重创。

十几个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已经加入了5G禁令,但华为在东南亚和非洲的长期客户很少放弃它。

总部位于纽约的外交关系委员会(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称,华为产品仍占非洲4G网络市场的70%,预计在这些网络逐步升级到5G的过程中,大多数网络将继续采用华为产品。华为声称,它今天为59个国家的140个5G网络提供服务。

这部分是因为,尽管美国一再表达其安全担忧,但没有一家美国公司能够提供替代华为产品的解决方案(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

正如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报告所述,“没有一家美国公司能够提供一整套5G解决方案……在做出巨大努力的同时,华盛顿不能指望其他国家无所作为,放弃升级自己的网络。”

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心的Hosuk Lee-Makayama最近指出:“虽然最先进的芯片已经不存在了.....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地位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在华为最近公布的2021年公司业绩中有所体现。虽然营收从2020年的1340亿美元大幅下滑至去年的1000亿美元,但净利润几乎翻倍至180亿美元。正如华为轮值主席郭萍在报告中指出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运营质量,投资未来”。

尽管爱立信和诺基亚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尴尬的现实是,中国仍然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具创新性的5G市场,而华为显然在该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中国现在有143万个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至70%,大约每1100人就有一个基站。相比之下,美国有10万个5G基站,每3300人一个。

与此同时,华为在美国禁令出台前,花费数十亿美元储备高科技芯片,并继续在中国大力投入技术研发。而且中国现在声称可以自己生产28 nm和14 nm的芯片。自2020年以来,中国已注册了22,000家新的半导体制造和RD企业。

那么,美国发起的技术贸易战很好吗?还是可以轻松取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必须是坚定的“不”。华为仍然是电信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全球和国内市场保持着主导地位。

鉴于中国的创新成就和巨大的市场规模,脱钩的想法似乎很荒谬:国际竞争对手都希望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从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受益。

科技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的自残吗?只有时间能证明,但我想我的直觉是对的:所有的战争——包括科技战争——都是最糟糕的解决争端的方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观察者网由管群翻译自香港《南华早报》)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2929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2
下一篇 2022-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