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吃的鱼的种类有哪些

生活中常吃的鱼的种类有哪些,第1张

饭桌上最常吃的6种鱼哪种最营养 营养学家表示,鱼类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健康饮食的首选之品。需要指出的是,鱼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并非每一种鱼类的营养成分都适合每个人食用。下面给大家介绍6种国人常食用鱼类的营养价值,分析不宜常吃鱼的人群,为你的健康饮食护航。 

草鱼——温中补虚,草鱼是一种很常见的鱼类,在大家的餐桌上很容易看到。草鱼虽常见,却是暖胃平肝祛风、温中补虚的保健食品。秋天不妨多买些草鱼,便宜又有益的食物。与草鱼豆腐同食,有补中健胃、利尿消肿的功效;对心肌和儿童骨骼的生长有特效,可作为冠心病、高血脂、小儿发育不良、水肿、肺结核、产后缺乳患者的食疗菜肴。用草鱼油条、鸡蛋、辣椒蒸,益眼明目,适合老年人取暖健身。另外,草鱼的胆囊有毒,不能食用。

带鱼——益五脏,带鱼有暖胃补虚、亮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的功效。对边疆肝炎和慢性肝炎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带鱼本身有很重的腥味,烹饪时以红烧、糖醋为宜。鱼鳞是制作解热镇痛药和抗肿瘤药物的原料。鱼鳞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显著降低胆固醇。适用于久病体虚、血虚头晕、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者。中医认为可以开胃、暖胃、补虚、润肤、美容。但是有疮疥疮的人要少吃。

鲢鱼-温中益气。鲢鱼具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肤等功效。是一种温中益气的保健食品。鲢鱼可以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单纯脱落等有疗效。对于女性的美丽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美味。一般人可以吃,脾胃虚热者不宜吃。皮肤病痒、内热、荨麻疹、癣者忌食。

黑鱼——补益肝肾。黑鱼具有健脾利湿、祛瘀生新、清热祛风、补益肝肾等功效。黑鱼性寒,味甘,属脾胃经;治五痔,治湿痹,虚胖可“养心养阴,清肾水,祛湿,解毒,清热”;具有健脾利湿、化瘀生肌、清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对黑鱼过敏,症状通常是腹泻、呕吐、皮疹、腰酸背痛等症状。一般刚吃的时候不会有不适感,往往在吃后5~6小时出现。所以儿童、老人等抵抗力差的人群要注意。

墨鱼又名乌贼,具有滋补肝肾、补气血、清胃除热、养血明目、通经安胎、促进分娩、止血、催乳等功效。中医理论认为,鱿鱼味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养血通经、催乳健脾、补肾滋阴、调经止带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水肿、湿痹、痔疮、脚气。乌贼和脊骨都可以入药。李时珍称墨鱼为“血药”,是治疗妇女贫血、血虚闭经的良药。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患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和肝病的患者慎用;患有湿疹、荨麻疹、痛风、肾病、糖尿病、过敏等疾病的人忌食。

鲤鱼健脾开胃,鲤鱼具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鲤鱼的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质量好。鲤鱼消化率可达96%,能补充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每100克肉含蛋白质17.6克、脂肪4.1克、钙50毫克、磷204毫克和各种维生素。鲤鱼的脂肪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的人不宜多吃鱼类。这些疾病是:1。痛风患者,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2.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3.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发生时,机体很难产生凝血因子,血小板较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你吃沙丁鱼、鲱鱼、金枪鱼等。富含20碳5烯酸,你的病情会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4.结核病患者在服用异烟肼时如果吃一些鱼,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结膜充血等。严重者,出现心悸、口唇和面部肿胀、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2650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0
下一篇 2022-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