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建造于什么时候

龙门石窟建造于什么时候,第1张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中国所有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位于洛阳,由北魏孝文帝所建。此后不断扩大,形成今天的形式。

龙门所有的窑洞中,北魏的窑洞占30%左右,唐朝占60%,其他朝代只占10%左右。北魏时期,代表洞穴有固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

东西魏造像多在北魏的洞窟壁上刻有小龛。小生造型没有大的变化,小生装饰趋于简化。此外,东魏羌弩将军命泰伦制作弥勒佛像,东魏武定元年制作释迦牟尼像五尊。

北魏提倡佛教,同时雕塑技术非常成熟,雕塑艺术集中在当时的石窟寺。它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中国艺术传统,同时也受到了外国尤其是印度古代艺术的影响。

摩崖石窟分布广泛,西起甘肃,东至辽宁。保存较好的有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万佛洞、河南珙县石窟寺等。

在这些石窟寺中,有上万尊古代艺术家塑造的佛像,代表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

当时鲜卑孝文帝将都城从山西大同迁至河南洛阳。在此之前,他在大同修建了云冈石窟。在洛阳,龙门石窟继续修建。但由于少数民族自来到中原后就汉化了,佛像的脸型和服饰与云冈石窟有很大不同。封建时代的拓荒雕像大多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发愿意志。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后,在洛阳大肆修建寺庙,掀起了龙门山雕刻洞窟、造像的热潮。龙门之所以成为开凿大量石窟的地方,是因为龙门靠近洛阳都城,风景秀丽,地形独特,石灰岩地质结构良好,形成了开凿石窟、修建寺庙的优越条件。

于是,北魏皇室贵族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发愿在此造像,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建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之而来的唐朝,给龙门石窟造像带来了又一个高峰。唐高宗咸庆三年(公元658年),高宗皇帝患有头晕目眩的旧病,武则天得以趁机辅佐国民政府,掌权。

到目前为止,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试图弄清楚它是如何建成的,但是直到现在,他们也找不到任何证据。当时北魏统治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石窟,建造佛像。

在建都洛阳之前,他们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在今天山西大同附近挖掘了大量的石窟。佛像有50多万吨,龙门洛阳开凿石窟前后用了24年左右的时间建造,花费了80多万人。这些石窟也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但也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魏孝文时代,魏璇武帝又去了魏孝文的明帝。因为魏孝文的明帝太年轻,胡太后当权,但王太后是个奢侈的人。他皈依了佛教,认为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过,所以主张建寺庙。寺庙中的佛像有些是黄金制成的,有些是用白玉雕刻的,长约18英尺,旁边还建有几座宝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949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