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校服

聚客2022-06-06  24

校服(拼音:xiào fú)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生普遍穿着。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为了规范管理,学校应该穿统一服装。一般来说,学生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都会被要求着装,而一般的校服都有校徽,这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穿着校服可以展现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的专属象征。

起源和发展

校服。当时,由于战争,一些家庭生活困难。学校是为了防止出生在这种家庭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自卑,让有钱的学生不会炫耀。所以规定每个学生上学时必须穿同样的衣服。后来这个想法被大多数学校接受,要求学生穿一样的衣服去学校。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度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认同感上区别于社会上的其他人,因此它具有学生自身的约束力和一种象征意义。校服还能产生平等感,对避免校园攀比之风有积极意义。校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在服装上的投入。此外,校服也有许多重大缺点,如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服质量差,容易褪色发霉,大小不适合每个人,补给不方便等等。

从辛亥革命至今,校服的变迁一路跟随历史的脚步曲折前行,几乎承载了我们少年时代所有的欢笑与泪水,在我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制服制服最早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拯救出来,但却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服饰限制。新文化运动的大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在空之前表现出了自己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20世纪30年代:校园里流行旗袍

旗袍校服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裙衫校服,30年代也是旗袍最流行的十年

20世纪40年代:延续自20世纪30年代的服装风格

50年代:比较休闲,缺乏特定的校服

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上蓝灰色的干部服、列宁服、棉大衣。长袖衬衫和外套在这一点上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十八年前,风气比较宽松,大学女生还会穿彩色毛呢大衣。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个时期。

六七十年代:旧军装

一场又一场的“运动”抹杀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略显鲜艳新奇的衣服被压制。看看这个时期的学生。草绿色的旧军装是他们的主色调。(但这不是校服。在此期间,“校服”一词从我国消失)

80年代:校服再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装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词逐渐回到我们的视线。起初,它是相当分散的。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校服。每个学校的校服都是一样的,没有统一的要求。

90年代和21世纪初:运动服主宰世界

这个时候中国大陆的校服以运动服为主,有蓝、红、绿、白等等。面料主要是涤棉和金丝绒。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起到了重大作用。1993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的着装。

21世纪:统一校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运动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韩式制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社会礼仪文化,培养孩子的社会规范。美观、舒适和安全是制服的主要特征。在校服设计中加入一定的时尚元素,既能保持校服的规范,又能突出孩子的青春活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学生在学校或特定区域穿学生服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2014年,教育部批准在北京服装学院成立全国中小学学生服装(校服)研究中心,开展学生服装(校服)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该中心致力于三个方面。

首先,建立中小学生体型数据库。在收集大量中小学生体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体型特征,录入体型数据库。

二是研究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体态、体表、体型的变化特点,建立服装的放松量,进而建立服装体型的标准,需要保证标准体型的人体覆盖范围。

第三,开展服装工效学研究,特别是中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温湿度变化特点的研究,使面料的特性,如排汗透气性好的面料结合起来,保证服装的舒适性;比如某些部位,如果运动时尺寸变化较大,就需要弹性较好的面料。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不仅合身,而且舒适。更重要的是,这种服装可以保护人体。

国家标准

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7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