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县王东位于龙门东山万佛谷北崖半山腰,石阶高耸。爬上楼梯,就到了洞口外相对开阔的石屏梯田。这个洞穴是万佛谷众多洞穴和壁龛中最大的一个。
高平郡王,武则天的侄子武崇贵,曾担任天兵中道总管,萨金戈魏将军。天寿元年(公元705年),封他为高平郡王。该洞以高平郡王雕像命名,开凿于唐天寿元年至神龙元年,后因吴崇贵去世而停工。直到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由香山寺上座会成继续,但仍未完工。
此洞洞口宽3.12米,高4米。在外洞两侧相对宽阔平坦的崖面上,有两尊高浮雕的力士像,与西山极南洞入口处的力士像相似,是唐代力士像的代表。在这两尊力士雕像中,体现了人体解剖学原理,雕刻技法运用自如,动态和气势不落俗套,艺术形象基本保存完好。
洞门呈方形,两侧各雕一尊力士像,均向洞口对称倾斜。内坛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主像,都在同茎莲花座上。佛坐结。弟子叶,完整的面容和凝重的表情,是一个老和尚的像。右弟子阿难,双手持管于胸前。左为观世音菩萨像,左手提瓶,右手弯出肘。
右边,大势为菩萨,左手放一花瓶,右手毛巾一角垂下。这尊雕像下层刻有一排10尊坐佛,西墙为上中下三排坐佛。
下层有六具尸体,衣服和主墙一样。前墙西侧,佛坐三排,每排三身。服装是肩穿、右肩偏、臂章的袈裟。东墙没有雕像。
洞顶是拱形的。地面上有12个下部凿制佛座,呈方形,上部为活动佛座。其中十个有铭文,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唐代龙门香山寺上座慧诚大师所写的铭文,上面写着“大周之代,高平郡王尊其像,身中数十人,未得成功,故藏于四大大师之中。从那以后,他开始接触雨水和麝。所以佛日会光明,人的福报会减少。只有香山寺顶的慧诚大师,受伤,叹息,惭愧,惭愧,温润,巧夺天工,用翡翠宝石装饰,变紫变金。
另一条是:“唐开元十六年二月十六日,香山寺僧慧成祠视察,半严功德录。与比丘张和尚核对,其名一万,刻字成长会”。由此可见,该洞是武则天时期高平郡王所挖,但在龙年前后就停工了,因为高平郡王“躲进了四大”。开元十六年,香山寺上座慧诚大师所建。
高平县大王洞前壁正中伸出一根粗大的莲梗,阿弥陀佛坐在大莲花正中,高2.55米。左右各站着两个弟子,双手合十,站在向两边延伸的莲梗和花丛上。
观世音菩萨和史鸷菩萨也站在伸出的两朵莲花上。四尊雕像高约2.19米。这组造像体现了唐代最流行的净土造像风格。这组圆雕的雕像体现了五尊莲花佛像的形象。
莲花是佛教的圣物,代表“出淤泥而不染”。莲中蜕变是佛教特有的方式。佛教认为,凡生于佛教净土,解脱烦恼的人,都是由莲花化身而来。在石窟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像或坐或站在莲花台上,这与化身在莲花中的意思是一样的。
龙门石窟造像精巧,创意十足,甚至影响到周边及偏远地区的石窟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