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位于湖南凤凰。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然而,很多人在古城会凤凰城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凤凰古城为什么有那么多马头墙和徽派建筑,有很好的苗族特色?
凤凰古城没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古民居。街道两旁的老宅都是大家熟悉的汉式结构,尤其是房屋的山墙是大家熟悉的徽派特色的马头墙。
不太懂建筑的人,一下子分辨不出皖南的马头墙和凤凰的马头墙的细微差别。人虽在凤凰,却仿佛回到了千里之外的皖南古镇。我说不准他们是觉得惊艳还是觉得亲切。
为什么边城的建筑没有想象中的苗族文化特色?凤凰古城的老房子为什么大多是徽派特色的马头墙?其实原因很简单。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凤凰古城,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能看到的老房子大多建于清朝至民国时期。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年沧桑,它古老的容颜依然存在。现在东门城楼和北门城楼还在。城内的青石板街,沿河的木质吊脚楼,朝阳宫、天王庙、万寿宫、大成殿等建筑,都具有古城的特色。
凤凰古城的建筑没有想象中的苗族文化特色,这取决于当时县城居民的构成。虽然现在凤凰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是苗族和土家族,但当时县城里的居民汉族人远远多于苗族人。
在新中国确定56个民族之前,土家族往往被当作苗族的一个分支。在凤凰,沈从文先生也写道,“当地居民只有五六千人,却到处驻扎着七千正规军。”
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在于清代凤凰县是为防苗、镇苗而设。城镇作为苗族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场所,苗族人从来不允许在城镇居住。当时苗族民主住在山里,苗族文化集中在山里的苗寨,而汉族文化在凤凰县占主导地位。
当时当地最高的官员都是江西贵州的外地人,很多江西人都在这里经商。凤凰县是大后方,那里住着高官和富商的家属。县城内的民居建筑自然融入了当时江西、贵州等地主流徽派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湘西的经济状况,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湘西建筑。
因为历史的原因,凤凰古城的民居建筑形成了两种风格:一种是城外河边使用苗族和土家族的高跷;另一种是典型的汉人斗穿、部分抬梁的木结构,在城内的沿街铺面和街巷主体房屋中使用,山墙多为徽派特色的马头墙。
凤凰民居的建筑风格源于徽派建筑,但不是纯粹的徽派建筑。它融合了苗族文化神秘浪漫的元素,发展出自己的建筑地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头墙上的凤纹脊饰。
在建筑史上,用凤鸟做屋脊装饰是有文化渊源的。凤凰人崇拜和热爱凤凰。所以《凤凰》中把凤凰作为脊饰是自发的,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