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云冈石窟的历史意义与价值,第1张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开始发掘,历时60余年,直到孝明帝郑光五年(524年)。此后,东魏、北齐、隋、唐初,平城改为云中县恒安镇。

唐代,据晋武帝七年(1147年)所撰曹炎《大晋西京梧州山大石库寺重修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重修官员”;唐·向辉写的《古凉传》(古今风光三),记载当时有一位禅师,“每次修复恒安小文石窟旧像...咸亨四年(673)才到石室”。初唐以后,平城一片萧条,云冈石窟的修建因为各种因素没有大的工程。

辽金时期,辽兴宗、道宗时期,辽朝皇室对五洲山石窟寺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历时十年。石窟前建有乐瞳、灵岩、景崇、振国、护国、天宫、崇福、桐梓、华岩、斗律十大寺庙,修复佛像1000余尊。辽代二年(1122年),游牧民攻陷大同,“庙被烧被抢,灵岩楼全灭”(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晋第三年至第六年(1143-1146),住持法师重修了“灵岩大亭”(即现在第三窟外的阁楼)。"自然,山门的天气突然恢复了."(金色纪念碑)。

元代,五洲山石窟寺庙犹存。

明朝,大同云冈又废。云冈的名称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经过大同,清军进驻张天霖,攻占大同。云冈寺再次暴露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云冈寺。现存的5号和6号洞穴的木檐和庙宇都是在这个时候重建的。1696年,康熙皇帝在冬天视察云冈寺,题写了“庄严法”。云冈石窟在清朝乾隆年间也进行了修缮。

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及其前面的木结构(5、6、7号洞窟)保存完好。1952年,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石窟得到妥善保护,并向公众开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943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