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是一项非竞赛项目,形式与古希腊火炬接力相同。它已经成为庆祝奥运会开幕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1912年6月27日举行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在预言性的发言中指出:“从此,火炬手接受了火炬,也接受了传递奥运圣火的神圣使命。让奥运圣火在年轻一代手中相互传递,让全世界的年轻人时刻准备着把奥运圣火传遍全世界。”
作为庆祝奥运会开幕式的一部分,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的复兴始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从那以后,每届夏季奥运会都举行火炬传递活动。当时柏林奥运会火炬传递由第一棒火炬手进行!康斯坦丁·孔季利斯将从奥林匹亚传递到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终点。奥运圣火的神圣力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成为了奥运会开幕的前奏。
抛物面镜用来收集阳光,点燃火炬。当圣火点燃后,女祭司会将其高举,庄严地放在赫拉神庙遗址前的粘土祭坛上。
圣火将传递给第一位火炬传递使者。他手持的火炬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独特火炬,由奥运会主办城市精心设计。
关于奥运圣火,有一个特殊的约定,那就是如果奥运圣火在奥运会闭幕式前意外熄灭,可以通过保存在特殊灯罩中的备用圣火重新点燃。
虽然奥运圣火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首次出现,但第一次奥运火炬接力仪式直到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才举行。
每届奥运会的组委会负责设计有特色的火炬,然后制造足够的火炬用于火炬传递。圣火从一个城市传递到另一个城市,直到抵达主办城市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15分钟,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下可以识别和拍照。在工艺方面,我们采用了圆锥曲面一次成型技术和铝蚀着色技术。燃料是丙烷。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本源共生和谐”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时间跨度,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火炬形状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
人类文明是随着纸的出现而传播的。起源于汉代的火炬中漆红色的应用,使其与往届奥运会的火炬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红色和银色的对比色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划分,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优雅华丽,内涵丰富。
奥运火炬是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燃烧奥林匹克圣火的手持火炬。奥运火炬是奥运圣火的载体。自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以来,每届奥运会都产生了体现主办国文化特色、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