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金砖多少钱一块

故宫的金砖多少钱一块,第1张

我们经常用黄金来形容一件东西很贵,因为黄金本身就是一件很值钱的物品,也是古代流通的货币。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比黄金还贵,故宫的地砖就是其中之一。很难想象人们踩过的地砖能有多贵。有一次拍卖一对金砖,成交价高达80万。那为什么故宫的地砖那么贵?

老北京有句话,紫禁城里的地方都是用金砖铺成的。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说法,但并不属实。不过故宫的地砖比黄金还贵。前几年永乐御窑一对砖的价格居然达到了80多万。那么为什么会这么高呢?众所周知,朱迪宣布迁都北京并开始建造紫禁城。在选择铺设什么样的地板时,负责工业部的香香考虑了很久,最终选择了苏州的鲁木砖窑。

因为这个地方的土质很好,生产出来的砖比一般的要硬很多,而且这种砖有一个特点就是‘敲有声,断无孔’,所以朱迪很喜欢这种砖。陆慕砖窑生产的砖在当时质量上乘,深得永乐皇帝的称赞,因此该窑得名“御窑”。紫禁城装修的时候,所有的地板都是御窑生产的方砖。有人要问了,故宫铺地板为什么选择砖而不是木地板或者瓷砖?

首先,用砖铺地并不是紫禁城建造时创造的传统。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人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用砖铺路了。所以你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木质地板的古建筑,一般都是纯粹的扯淡。

其次,可能是因为技术的原因,古代没有大规模使用木地板和瓷砖地板。明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皇帝不惜重金建造宏伟的宫殿建筑,对细节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就连踩在脚下的路都是需要装饰的物件,所以砖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择,最后也确实达到了这个目的。故宫建成后,故宫的辉煌是常人无法企及的,所以有“故宫所有的地方都是金砖做的”的传言。其实就是说皇帝太奢侈,用金砖铺地板。

事实上,人们口中的“金砖”,其实是对一块大小为二尺二、二尺二、一尺七的方砖的雅称。而这个大方转就是苏州御窑生产的砖。当年,这种精细的材料“方砖”被称为“北京砖”(北京特产)。因为北京砖颗粒细,质地致密,所以敲击时有石击石的声音,而且没有孔洞。此外,“经”的读音与“金”相近,用了“经”字。

一块破砖真的那么值钱吗?

从粘土到金砖,制作这样一块砖需要720天。当年“一两金砖”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按照现在的黄金价格,一块砖不低于10万元。按照两尺二的方砖来算,一块砖怎么穿也得十五万一千平。几年前,永乐御窑的一块砖拍卖价在80万元以上。

当然,它有价值是有原因的。“金砖”的烧制工艺极其复杂精美。仅取土一项就要经过挖、运、干、磨、浆、磨、筛等七道工序。借土的过程和你家做饺子面差不多。

所有的取土泥必须是太湖的泥,用的土必须是粘而不散,粉而不沙。所选土壤要露天放置一整年,不考虑其“土性”。然后泡水浸泡粘土,让几头牛反复踩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后使之成为密实的泥团。反复捶打后,将泥球放入模具中,盖上平板,两人踩在平板上,直至坚实。然后将砖阴干7个月以上再入窑烧制。烧土的材料很精致。烧制时,先用烟糠草熏1个月除去水分,再劈柴1个月,再烧全木1个月,最后烧松枝40天才出窑。

出窑后,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如果一批砖中有6块砖达不到“敲音”或“破洞”的程度,这批砖将被视为废品,必须重新烧制。虽然这种浪费在现代的车间主任眼里简直就是犯罪,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改善,是不可能进入故宫这样的地方的。这样从土到砖,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

你以为这样的金砖就完了?出窑的砖要用桐油浸泡,直到砖的表面有光泽,才是成品。砖块运到北京后,政府派官员一块一块地检查,每一块都必须仔细检查,然后才能进贡。

金砖的运输、保管、发放都有严格的管理,不能丢失,不能伪造。当年是怎么防止金砖伪造的?如果你有机会潜入故宫,撬开地板,掀开地板上的砖,你会惊喜地发现,砖的背面不仅有年号,还有工匠的名字。是的,这里的每一块方砖都有它的来历。

这些由太湖淤泥经过精心工艺制成的砖块已经成为一个神话。这种复杂的工艺和昂贵的价格,现在估计也只有马云和王健林买得起了。然而,他们有钱就能用吗?不好意思,这个技能现在已经失传了。

这种看起来像黑玉一样光滑,不滑不涩的方砖,在故宫里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实际上,故宫只是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个会议室的地板上贴满了“金砖”。这些大方砖集中在东、中、西三条路线上,至今仍有明永乐、郑德、青干龙等称号。,以及“苏州府造”等印章字样。

所以故宫的富丽堂皇是普通宫殿无法比拟的。故宫建成后,老百姓惊叹于故宫的奢华,于是就有了故宫的砖是金子做的传言。因为这种砖比较厚,吸水性强,如果放在桌子上,夏天还可以给水果降温,美观又实用。

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皇宫决定的烧砖技术已经找不到了,所以这些经过一丝不苟的程序烧制出来的砖就成了神话,能卖出天价也是可以理解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919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