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其中的错误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误导观众。现在回想起来,你被多少部剧骗过?
一、生孩子的情节,错误百出
“保大保小”是古装剧和现代戏中经常出现的情节。古装剧里的封建思想是可以理解的。
而在现代伦理剧里,恶毒的婆婆拉着医生为自己的孙子求情,或者医生在手术的关键时刻出来问家人到底护哪一边,其实都是不科学的,不现实的。
因为在当今法治社会,未出生的胎儿在法律上不是自然人,但如果母亲死在手术台上,那就是医疗事故。所以,现实中,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生命危险时,医院首先要挽救的是一个成年人的生命。
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说,留住成年人也是成功率最高的。因为母亲会率先保证自己的供给,如果母亲出现危机,胎儿的存活率会更低。现在有了剖腹产,就不会有这种困境了,也不是家属说了算。
拍给宝宝看的戏,影视剧里总会有各种戏份。其实错误很多。产妇出血,直系亲属无法献血,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另外,医院抱错孩子的事故在现实中微乎其微。
医剧是错误知识的重灾区,达尼的《妇产科里的爱情》,穿白大褂的做法,被专业医生吐槽。
二。古装剧的历史错误
古装剧也是“重灾区”。宫中皇后那句“臣妾不行”顺利出圈,一度成为流行语。但实际上嫔妃们用这个名字称呼自己,这不是谦虚而是侮辱。
古装剧里的太后总喜欢称自己为顾家丧。但在历史上,无论农民家庭还是皇族,他们都没有称自己为丧族,而是卑微地称自己为奴隶或贱民。看来宫里的后妃就算雇了历史专家,也不可能犯历史错误。
古装剧还是有一些不合适的道具。屠龙记的背景设定在元末,但张无忌和赵敏吃的是西红柿炒鸡蛋。
三。活着的人自称谥号,并预言未来
其实这些古人的说法和他们食物的细节并不影响大家的观剧体验。但在康熙朝,太后自称谥号,令人发指。当我活着的时候,我知道我死后的头衔。我害怕我不能预测未来。
《康熙王朝》的编剧朱苏进很好地把握了情节,但缺乏对史实的了解。比如剧中,鳌拜仍然在背后称叶璇为“康熙”,活人自称谥号,用年号指代朝代的皇帝。你觉得不离谱吗?
同样能预知未来的是抗日剧中的广告语:“八年抗战已经开始”“还有最后一年”。甚至在战争开始之前,八年内的胜利就已经可以预测了。
四。生活常识,充满了夸张和谎言
欺骗大家的感情,还有偶像剧里的无病呻吟,错鸡汤。“金鱼的记忆只有3、7秒”这种说法就是典型的错误。
被抹黑记忆力差,鱼已经违背了生物学的基本常识:鱼是脊椎动物,是高等动物,大脑发育还是可以的!刺激鱼几次,它能记住几个月或几年,甚至传给下一代。
咬手指可以写血书,但只能出现在电视剧里。因为现实中咬手指的出血量远远不够在布上写字,还没写一个字伤口就结痂了。
况且电视剧里很多情节会误导人的生活。比如《亲爱的》等电视剧中,孩子走失需要24小时才能立案。
最近几年改了规定,第一次举报马上查处。很多人只记得电视剧的设定,很容易错过黄金搜索时间。
现在电视剧的影响力不亚于教科书。虽然不能指望古装剧处处抄袭历史、还原医术剧,但也希望剧中的情节和知识能更严谨、更真实,不要过多误导大众。看剧的时候也需要有自己的见解,辨别真假,不能完全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