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以大米为主食,红薯、芋头为杂食,喜欢鱼、虾、蟹、鱼汁、糯米制品。女人喜欢嚼槟榔。
京族人普遍喜欢甜食,经常用糯米粥招待客人。饭后,主人会奉上香甜可口的糯米粥,或绿豆糖浆、红薯汤粉条、红薯汤等。给来访的客人。
“糖”是甜的,京族人用它来比喻对幸福的向往和寄托。北京有句老话:“婚礼不如家财”。由此可见,北京人在传统习俗中对友谊的珍惜和推崇。但是,香甜黏腻的糯米粥,却体现了“友谊永远如漆”的美好愿望和虔诚的民族心态!
景家认为家里经常有客人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以我们最推崇的“甜”来对待我们的客人。这种“喜”“美”带“甜”的习俗例子很多,在社会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比如在结婚的习俗仪式中,男人给妻子送喜酒时,少不了“糖”和“糯米”。节日习俗也是如此,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早餐,家家户户都要吃糯米粥。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圆饭”第一个吃的是“糯米糖粥”。首先,哈节祭神一定要有加糖的糯米。此外,民间歌谣中“甜”作为“美”的象征的现象也很普遍。
鲶鱼汁
靠山吃海,京族人最爱吃的当然是鱼虾了。鲶鱼酱是京族渔民通常用小鱼腌制的酱,是京族地区的特色产品之一。
鲶鱼酱市场上一般称为鱼露,是用小鱼腌制的一种酱。每年3-6月,每个渔民都要腌制鲶鱼酱:在一个洗过的大瓦缸内底铺上稻草和沙袋作为滤层,在滤层下的缸底脚下钻一个小孔,装上塞子和漏水管。把洗干净的小鱼和盐一层一层的铺在坛子里。
缸满后,压重石,密封。一周后,漏水的管道被打开,鲶鱼汁不断流出。它的颜色像橙汁一样浓,香味四溢,引起了人们的食欲。当鲶鱼汁无法从漏管中流出时,“头漏汁”就会耗尽。然后往缸里加入冷却的盐开水,过几天再接“二次漏汁”;最后压滤“三漏汁”。
就其质量而言,一次比一次差。所以第一漏汁多出口东南亚国家,第二漏汁多在国内市场销售,第三漏汁一般在家吃。哪怕是三漏汁,也会让初尝者赞不绝口,回味无穷。俗话说“一千汁不如北京鲶鱼的汁”。做汤的时候加点鲶鱼汁,汤很好喝。吃肉的时候蘸点鲶鱼汁,吃在嘴里会觉得香。
风吹(米易)
是一种用大米做的食物,当零食吃。将大米用热水浸泡,磨成粉浆,舀入直径40厘米的铝盘中,将托盘浮在开水锅中,蒸成薄薄的粉片,撒上芝麻,放在大眼筛上,用炭火烘干。因其轻薄,似迎风而升,故称“风吹(米易)”。
它的口感酥脆可口,方便出海旅游或在家待客。如果把蒸好的粉膜切成细丝,晾干,就成了“粉条”。将粉条、螺蛳肉、蟹肉、干虫、虾仁等海鲜拌入一锅,即为“(米易)海鲜汤丝”。一旦品尝,将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