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母亲的资料

聚客2022-06-05  46

在古代,孟母、陶穆、欧穆、婆婆被称为“四大圣贤”。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欧阳修的母亲欧穆的故事。欧阳修的母亲郑石从小就对欧阳修要求严格。欧阳修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笔和纸,妈妈就试着用画画的方式教孩子。欧慕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定的人,这也让欧阳修从小就受到教育,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当她长大后,她成为一名高中学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伟大的欧洲母亲。

欧阳修的一生,从一个童年丧父的穷孤儿,到成为“千古圣人”,是千载难逢的草根逆袭故事。而且反击的不只是欧阳修。他母亲“欧母画墓”的故事,被后人称颂,她也因此成为中国四大圣贤之一。他们为什么这么牛逼?而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逻辑?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出了一对文采斐然的奇才。文学的是欧阳修,军事的是范仲淹。

欧阳修比范仲淹小十八岁。早在国子监读书时,欧阳就认识范仲淹老师。他们在1033年成为知心朋友,当时欧阳修27岁。

这一年,以“敢言”著称的范仲淹成了谏臣。一个月过去了,没有给皇帝和大臣们留下一句批评的话。

欧阳修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范老师写了一封信:第一,祝贺你被任命为谏官,其职责相当于宰相;第二,批评你占着茅坑不拉屎,得过且过;第三,希望你能努力。我们这些穷孩子小时候为什么要坐在茅草屋里苦读?就为了得到一个官位,为皇帝做点事?

范老师看了之后很感动,开始私下称兄道弟。范老师成了范哥。

从此,欧阳修和范大哥以诚相待,携手共进,做了很多历史上有名的大事。

但在这一章里,我想着重谈谈他们各自的母亲。

这两个人不仅是一对好朋友,而且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童年丧父。他们的父亲去世后,一个母亲改嫁,另一个母亲守寡,两个母亲都生下了名垂青史的儿子。

现在的问题是:谁的妈妈更好?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有点突兀,有点扯淡,有点莫名其妙?

先往下看,看到结尾你就明白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了,答案会在本章结尾为你揭晓。

1007年,农历六月二十一,夜里四点左右,欧阳修出生了。

欧阳修出生时,她母亲二十七岁,是我父亲的侍女。爸爸之前有老婆,生了个儿子。不知怎么的,他惹恼了她老公,离婚了,孩子也跟他走了。

欧阳修的出生地是他父亲的公宿舍。我56岁的父亲是绵阳的“军官”。作为绵阳当地领导的助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协助领导审理案件。

欧阳修的出生不仅让欧爸爸欣喜若狂,也给欧妈妈的生活带来了无限希望。

不幸的是,父亲这一天没有见到儿子。欧阳修四岁的时候,欧爸爸去世了。他死在今天的江苏泰州,不到六十岁。

父亲去世的时候,欧阳修还有一个妹妹,两三岁。

别看欧的爸爸是当官的。他死的时候,没有给他们的孤儿寡母留下任何财产。欧阳修的母亲没有办法,只能去找欧阳修的叔叔。他叔叔也是个小官,家里人多。去舅舅家不久,欧阳修的妈妈就带着他们兄妹一个人住到了舅舅家附近的另一个地方。

我妈自己创业后,给别人做点缝纫缝补,养活欧阳修兄妹。虽然欧阳修的叔叔有各种照顾,但这样的生活必须清苦。

欧阳修的妈妈自己也读过书,不希望欧阳修兄妹不读书。但是,他们家庭条件差,读不起书。

欧阳修错过看别人家孩子读书。欧阳修的妈妈拿了一根芦苇,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一”,叫他念“一”。就这样,欧阳修的母亲开始用一根芦苇教欧阳修写字和读书。

宋史上著名的“瓯地”就讲述了这个故事。但欧阳修的母亲毕竟不是儒家先生,她能记住多少书?欧阳修的生活也不错。他们家隔壁住着一个姓李的大家庭。李家少爷跟他处得很好,经常给欧阳修送些纸笔之类的东西,还把废弃的旧书给他看。

后来欧阳修做了秀才,做了高官。这位李家的少爷,一生以读书人著称。想到李师傅的帮助,欧阳修十分感激,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感谢李秀才。

欧阳修的母亲出身于江南名门,多多少少见过一些世面。不然欧阳修长大后考进士,她屡试屡败。她怎么能从他母亲那里得到这么多安慰呢?

接下来我来说说范仲淹的母亲。

欧阳修跟华帝母亲学读书的时候,范仲淹考上了进士。

那一年,范仲淹二十七岁。在所有候选人中,他排名第九十七。皇帝宣布,公告里没有“范仲淹”三个字,但“朱硕”两个字代表了这个人。

为什么让朱说呢?因为我继父姓朱。

范仲淹是江苏苏州人。他父亲出生时是徐州的一名干部。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谢带着孩子生活十分艰难。过了两年丧,她改嫁山东,嫁给了一个叫朱的小干部,占满了他的房子。

从此,范仲淹和继父姓朱,名字由继父“称”。朱家庭条件应该不错,继父待他也不错,范仲淹受过良好的教育。

二十二岁那年,范仲淹回家,看到继父和前妻生的儿子。他大手大脚,不服,就上前劝他。哥哥很生气,说:我花的是朱的钱,不是范的。

现在,范仲淹知道自己原来是个拖油瓶,范家的孩子。

范仲淹泪流满面,对母亲说,我不想再待在朱家了。我想出去自学,自己想办法。我们不知道范仲淹在外面是怎么想的,宋朝历史上也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他在地球上努力过。

以后范仲淹和欧阳修同时当官,自由清闲,两人苦不堪言。

一个说,我一个月只吃一条咸鱼,另一个说,我两年吃一次月饼。

你的月饼不是发霉了吗?

今年中秋我吃一半,放在罐子里封好,明年中秋再吃另一半。

范仲淹,很努力,后来做了官,拿了工资,回了朱家尖,把母亲接出来,自己住。

范仲淹做得很出色。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协助当地领导审理案件。他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年,被提升了。升职后,范仲淹觉得自己证明了自己,于是向朝廷举报,要求改名。

这是他出生时亲生父亲给他起的名字。

范仲淹虽然被继父的哥哥嘲讽,但他并不记仇。后来做了大官,每次得到皇帝的赏赐,都要先给朱家人,感谢朱家人的养育之恩。

三十九年秋,范仲淹的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制度,范仲淹应该为母亲默哀。他的丧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也是运气。当时,北宋大文学家、著名词人晏殊是商丘的领袖。他早就听说了范仲淹的才能,于是邀请他到自己的书院担任今天的大学教务长。颜姝的赏识对范仲淹日后挤进大宋帝国的权力核心至关重要。

不久,范仲淹给当时的宰相写了一封千言书,呼吁改革。

宰相很欣赏,于是让当时已经调任中央的颜姝向皇帝推荐范仲淹。

于是,40岁的范仲淹从地方跳到中央,负责御书的校对和校勘。他是一个有八种口味的官员。五年后,欧阳修也得到了这个官位。不同的是,当时欧阳修只有二十八岁。

起步很晚的范仲淹,敢打敢拼,敢说话。

第二年冬天,皇帝打算带领文武百官庆祝皇太后的生日。

范仲淹给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说:不能这样。

为什么?

因为家礼和国礼不一样。如果你想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和孙子,皇帝可以在皇宫和你的家里庆祝她的生日。但是,你不能带着文武百官一起过生日,把自己搞得像个朝臣。你知道,你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交了报告,就没有下文了。

很快,范仲淹又发射了一枚威力更大、声音更大的炮弹,要求皇太后不要再垂帘听政,让年轻的皇帝自己做主。

报告又交了,但没有下文。

推荐他进京的晏殊吓坏了:天啊,范仲淹,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作为裁判你会给我带来麻烦的。

不平凡的人总有不平凡的话。他给晏殊写了一封公开信,说:我是对的,我不会做任何奉承的事,虽然我会死而无憾。

两份报告,加上这封信,传开了,范仲淹在山里打鼓出名了。与富裕悠闲的老派官僚不同,这种气势吸引了范仲淹一大批出身贫寒的士大夫崇拜者,其中就包括欧阳修。

三年后,皇太后驾崩,年轻的皇帝终于当上了主人。有一次出京的范仲淹被皇帝召回,当了谏官。

一个月后,我在本章开头说的祝贺、批评、鼓励他的欧阳修的《给范斯的忠告》来了。

三年后,早已升官的范大哥成了宰相的敌人,引起轩然大波。皇帝一怒之下,把范哥哥从京城里赶出去了。

欧阳修站出来为范哥哥说话。他被贬到湖北夷陵,一个偏僻的县令,人生陷入低谷。

当时欧阳修30岁,刚从洛阳调回北京两年。他和范大哥一样,在学校整理御书。他工资微薄,想喝酒却没钱。不知怎么的,他妈和自己住在一起,可以安度晚年。

于是,欧阳修去穷乡僻壤当县令就觉得有点难过,让57岁的母亲也惹上了麻烦。

六年前,欧阳修中了进士,带着母亲和妹妹去了北京。然后,我妈嫁人了,我儿子娶了徐大学的女儿,我多年的媳妇当了奶奶。

然而,母亲没有几天无忧的日子。

专业大学生的女儿,结婚一年多,生了个胖小子。过了几天,她媳妇死了。哦,我妈开始拉扯这个没妈的孙子了。

然后,母亲欧等到二媳妇出嫁,也是一个京官的女儿。没想到,她很快又去世了。

出殡后,不到一年,我就要跟着儿子远离京城,跋山涉水到那遥远的荒野。

欧阳修觉得对不起妈妈。可是我妈不但没觉得难过,还夸他,替范哥哥说话,做得对。安慰他,我们本来就是穷人家,没关系。

多年后,欧阳修写了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也深情地提到了这些往事。

欧阳修和自己的厄运让范仲淹很感动。两个人的战斗友谊更加牢固。

四年后,52岁的范仲淹东山再起,前往陕西对付西夏。

范仲淹让欧阳修和他一起工作,做负责起草文件的“掌中大臣”。

欧阳修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婉拒了。

他跟他妈说,我可以和范仲淹一起退,但是不能和范仲淹一起进。我不能说他进步了,我就跟着他进步,有裙带关系。这可不好。

哦,妈妈说,儿子,你做得对。

后来,实干的皇帝推出了“庆历新政”,欧阳修当了谏官,与调回中央的范大哥并肩作战,成为副丞相级别的高官,声势浩大。

后来“庆新政”虎头蛇尾,范仲淹主动要求放生,写出了《岳阳楼记》,留下了“来世忧而忧,来世喜而乐”的千古绝唱。欧阳修,被政敌抓住,被贬到安徽滁州,写了一篇名篇《醉亭序》,我们小时候都读过。

欧阳修的人生成就在于他的文学才华。他是宋代文学的领军人物。范仲淹的成就主要在于《武略》。他死后得到了司马光所说的“最美”的谥号“郑文”,主要是因为他平定西夏的军事贡献,而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

1052年春,我72岁的母亲在河南商丘欧阳修的官邸去世。三个月后,欧阳修敬爱的哥哥范在出生地突然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欧阳修将母亲的灵柩运回江西老家,与父亲合葬。说完,我拿起笔给这位“模范大哥”写了墓碑。

两年后,欧阳老弟服丧期满后,重新入寺,大展宏图。这些,范大哥再也不知道了。

有趣的是,两人的名字经常一起出现,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作为清朝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他们的名气,在今天,胜过了他们曾经效忠过的每一位皇帝。

今天人们说起她们,也会说起她们的母亲,两个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女人。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章开头的问题:谁的母亲更好?

如果说一个母亲比儿子的官职和政绩更贵,那么两个母亲是平等的,两个儿子都在政治上担任过副总理。

如果说,比起身后的名字,欧妈妈远胜范妈妈。

欧玛死后,历史的风沙把她和孟母、陶木、婆婆一起吹走了,她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圣”。儿子欧阳修讲的欧穆画墓故事,与《孟母三迁》、《陶穆鱼归》、《婆婆纹身》一起,成为当代中国四大婆婆经典之一。

这是一个历史笑话。

在她去世之前,范妈妈和欧妈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的是范的母亲改嫁,欧的母亲守寡。后人会歌颂“欧华牧帝”,赞美欧母的好教养。默认前提是欧穆守节。

其实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在乎寡妇守不守节日的时代。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发生在明清,而不是北宋。那时候宋明理学,教寡妇守贞,还没出来。

在大宋帝国,开国皇帝的妹夫死了。我哥立马劝我姐另嫁老公,不要一个人不开心。

欧妈妈和范妈妈在世的时候,寡妇再嫁不仅合法,而且合理。

如果一个女人死了,发誓保持丈夫的贞操,她确实会被人尊敬。但是,社会上并没有什么看不起再婚的。欧阳修有一个同事,是副总理级别的高官。弟弟死了,嫂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婚。反而被纪检监察干部告上法庭,指责他故意不让小姨子复婚。

那么,为什么欧妈妈和范妈妈去世后,社会开始更加重视守节了呢?

这一切都与他们的儿子崇尚“荣誉和荣誉”息息相关。

崇尚荣誉的范仲淹是欧阳修的“模范哥哥”。范仲淹死后,欧阳修在其代表作《新五代史》中继续挥舞“名节”大旗。

他们要影响的是文人,多年来也影响了农村的小卒和寡妇。

效忠皇帝是他们一生的信仰,也是他们心中最大的荣誉。他们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生前的官职和荣誉,而是他们的行为、作品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尤其是欧阳修,他擅长写作,他作为作家的才华大大提升了他在封建时代作为政治家、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的历史地位。他奋斗了一辈子,得到的最高职位只是一个副总理。然而过了一千年,又有几个人知道谁是宰相,谁是皇帝。

最后,你明白我为什么非要问欧妈妈和范妈妈这一章谁最厉害了吧?希望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提醒大家,这本书里讲的欧阳修的故事,不仅仅是文人的八卦。读这本书的时候,请不要沉湎于欧阳修的爱恨情仇,而要关注这个自小丧父的孩子,从草根到圣贤的历史逻辑。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逻辑。

文|张靖平

《欧阳修传》作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8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