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有哪些

石窟寺有哪些,第1张

石窟寺是指古代寺庙建筑,从崖面向山内侧开凿,内含宗教造像或宗教故事的壁画。

主要特点

佛教建筑种类繁多,石窟是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在印度被称为“石窟寺庙”。石窟原是佛教僧侣的住所,佛陀在世时就已存在。一般石窟寺都是把一个山洞挖成长方形,入口处有门窗。

布局结构

石窟中间是僧人聚集的地方,两边都是房屋。后来发展成两种形式:一种叫“拜洞”,一种叫“禅洞”。

在拜佛洞内雕刻佛像,供人瞻仰膜拜;禅洞主要是供僧人修习禅意的。祭祀石窟有前后两个房间,也有单独的房间。入口处有一扇门,门上有窗户用来采光。它的平面呈马蹄形,呈正方形。里面有雕刻在石壁上的佛像,中央石柱上雕刻的佛龛和佛塔,石窟周围绘有壁画。印度现存的佛教石窟最为著名,即建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阿旃陀石窟。它的建筑、雕塑和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公元4世纪至8世纪,印度佛教的建筑艺术向东传播。现存的西北地区古代石窟,如新疆库车、甘肃敦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河北南北响堂山等,最早是吸收印度石窟造型艺术而建造的。敦煌石窟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石窟之一。从北魏、隋、唐、五代、宋、元、清到1000多年间,发掘了1000多个石窟。

洞穴形式

北魏的窑洞形式都是模仿印度窑洞的体系。洞前入口处有一个“人”字形的亭,是拜佛的前庭。洞后半部有一壁龛柱(中央柱),用于祭祀时按照印度习俗进行迂回游览。隋唐时期的窑洞大概有两种:一是采用北魏的龛柱形式;它是一种中心扁平,三面为笼形墙的形式。

后来施工增多。为了节省劳动力,龛柱被改成须弥座和屏风,而不是创造一个洞穴的形式。

不同年代石窟雕刻的鉴定,主要是根据它们的脸型、花纹、服饰等。比如六朝时期脸型丰满,后期瘦长,唐朝时期脸颊丰满饱满。最初用的是汉代传统的阴线刻法,后来也用了西域的凸纹,发展成了直平阶梯状的服装图案。一般采用印度服饰,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石窟寺起源于古埃及,其前身是中王国时代尼罗河沿岸各国达官贵人挖掘的石洞墓。最著名的是埃及南部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挖掘的阿布辛贝石窟寺庙。它的内部按照埃及寺庙的规格布置,立面按照崖壁雕刻了四尊高23米的法老雕像。它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巨大的石窟雕像。古埃及石窟寺的建筑和艺术成就斐然,影响了亚洲。

考古价值

除了佛寺和僧房两大类,还有一个宝塔洞,洞内有中央塔柱或佛像。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的三大代表,它们属于世界上最好的石窟。中国大部分石窟寺属于佛教,也有一部分属于道教。1992年,在新疆吐鲁番附近发现了数十个摩尼教石窟,这在世界石窟寺考古中也是罕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767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