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是多快

八百里加急是多快,第1张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得知安禄山已于六天前在范阳造反。华池和范阳相隔3000里,相当于信使每天跑500里。唐足0.303米,500里在现代约为227公里。这还不是古代最快的“快件”,“八百里快件”是死马当活马医的节奏。

“八百里快递”本质上是一种被称为“邮驿”或“邮驿”的邮政系统。

始于殷商,成于秦汉,盛于隋唐,衰于清末。据《孟茜笔谈》“后送旧三等,如步送、马送、急脚送。”此外,还有汽车运送、船运送等。

史记记载“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里。用千里马跑快递,“八百里加急”不算什么。其实这是人们对千里马的误解。周朝时一里约300米,所以一天一千里的路程只有300公里,速度也只有30公里每小时。更何况千里马数量稀少,满足不了后期投放的需求。

“八百里狂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唐玄宗统治时期,全国共有水陆驿站1639处,从业人员2万余人,其中驿卒1.7万人。根据《唐六典》,全国驿站分为六等。位于长安的“都亭驿”规模最大,共有25名驿卒。其他驿站配备20至2名驿卒和60至8名驿马。水怡邮政根据邮件的繁忙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12级、9级和6级。

在宋神宗北部,建立了“急送金片”制度,朝廷要求:“非急不得急送。”丰年年间,西夏剑指陕西绥德,八十万人围攻甘肃兰州。神用金匾指挥陕西燕路作战。一时间,后夫“飞如闪电,凡有所盼必避其道”。“每天走五百里,敲钟,日夜走来走去。前面买东西会听到铃声,出了店就会交到朋友。”

元朝《治天下大典》说:“自大元开国以来,军哨为重。”游牧民族建立的元朝,马资源丰富,平均每驿80余匹,而逢源路秦川驿有驿马253匹。袁铭兴死的时候,朱元璋登基还不到一个月,就下令设立:“水马驿站,各处投递处,快递铺。”明成祖迁都后,开通了连接13个首席秘书的7条主要驿道。

清代建立了由近2000个驿站和14000多家邮铺组成的邮政网络,有7万多名邮差和4万多名店主从事邮政业务。此外,以北京为中心,邮路分为关马北路、关马南路、关马西路三个系统,方便朝廷传递文书、运输物资。拥有完善的驿站和驿道系统,为“八百里快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驿站要建,邮递员也要有保障。

秦朝的时候,天还是黑的,数字还是六。当时规定“同轨车”都要骑六匹马,所以后夫们都穿着黑色工作服,骑六匹马。到了汉代,后夫的服饰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据《后汉书》“驿马三十里,卒皆盖红云。”说明红头巾、红袖口、“红白包”是东汉的制式。

宋代在“快递店”和“拒收店”工作的邮差,有春夏冬三套工作服。而到了元代,邮局工作人员配备了麻纤维,保证了邮局工作人员可以风雨无阻地出行。鉴于马的体力和速度有限,每次都是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

后期的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自身效率。规定唐代邮局工作人员到岗必须换马,违者“棒打八十”。如果文件延迟投递,工作人员一天迟到八十,两天就加倍。最高刑罚是两年监禁。重要文件延误,犯罪三级加重,延误后果重大,人可能被吊死。此外,每年邮差都要上报驿马的死亡、损伤、繁殖力,以及当年的日常支出。《八百里远征》创造的神奇速度,靠的是人。

特殊物品的出现,迫使后送更加高效。

唐代文学家段《酉阳杂》中说:“平原县的糖蟹采于河间界。每年都要进贡,冰火斩,挂老狗肉。螃蟹觉得老狗肉飘,就拿走了。一块纯金。用毡条紧紧绑在驿马上,驰往北京。”也就是说,山东进贡的螃蟹,用毡封起来,迅速用驿马送到长安。

明代诗人余有诗“六月,鲥鱼寒雪,三千河路通长安”。《万里野集》中有记载:“然鲜鲥鱼于五月十五日抵孝陵,起航。限于6月底到达北京.....船前还要日夜征,到了就急着换冰。“可以看出,生鲜也加入了后送的行列。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最早的驿道之一。后夫们除了交换文书,奔波在驿道上,还运送珠宝、香料、皮具、食品等。来自外国。仅珍稀香料就有100多种。“生鲜快递”和“海外购”为“八百里加急”创造了条件。

问题是,邮送有多快?

本质上,法院早就这样规定了。分步投递适用于短途投递和普通邮件。秦汉时期要求邮差每小时走10里,邮件必须当天送到。在、楚末,有一个叫“麦”的快递小哥,他“日行五百里,走马加鞭”,夜间送信,从建康到徐州“直到夜尽”。稻草已经到了行走的极限,但这只是个例。

汉代以后,出现了以马递为主要形式的“快件”,对驿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北朝时期,拿着急件的快递员每天至少要跑200公里。隋唐时期,朝廷对陆路驿速有明确的“行程限制”:四驿马日,六驿马日,每三十里一驿,一日一百二十里至一百八十里。紧急情况下要求跑10个岗,相当于每天跑300里。如果发一封原谅信,一天要走16个帖子左右,行程500英里。

《园注》说宋代能量的快速输送是“一日六百里”,现在大概不到250公里。三藩之乱时,从昆明到北京近3000公里,清朝的邮局工作人员只花了9天就完成了快递并签收。这匹马的运送速度从600英里进一步提高到800英里。

水陆运送也是古代常见的快递方式。唐朝天宝年间,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下令岭南朝贡荔枝。借助大运河,后夫船马相连。“行万里路,味道未改已抵京师”。此外,唐朝规定车辆运送速度每天不得低于120里。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递需求逐渐增加,催生了“八百里加急”。

唐代诗人岑参有诗说:“一岗之后,一岗骑如星;平法咸阳,暮光龙山头。”生动地表现了邮政投递的繁忙和辛苦。隋唐时期,“八百里奔流”是国力的标志。到了清末,这种速度已经成为社会落后的象征。1913年1月,鉴于现代邮政业取代邮政系统,北洋政府宣布撤销驿站,延续数千年的邮政制度宣告终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767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