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人物

木偶戏人物,第1张

高邮谢佳守见木偶戏是高邮市谢佳镇著名的传统民歌,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2010年12月28日,入选高邮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作为传统戏剧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月17日,被列入扬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猪八戒的新娘、的新娘、辕门斩、穆的挂帅、的小姨子杀人、水淹金山等十余部剧目。、以及《小二黑结婚》、《新四军打鬼子》等现代小调剧目。

肩扛木偶戏的木偶造型多由木偶艺人用牢不可破的李唐木雕刻而成,服饰包括锣鼓、木偶、支架、布匹和“口哨子”(一种特殊的哨子)等。艺术家可以用一只肩膀四处走动表演。表演时,艺人身穿黄色戏袍,头戴黄色头巾,脚踩木架支撑的锣鼓,双手操纵布偶,不时发出吱吱声,辅以少量诵经声。表演非常有趣。

卸甲扛肩木偶戏在民国初年和三五十年代兴盛一时。当时孟、吴等6姓24户,控制着200多艘船上的肩挑木偶戏团。其中以孟姓为代表的肩挑艺人,在农闲时划着小木船,挑着布袋戏的担子巡回演出。

高邮市的泰山寺,临泽的安乐寺,三多的光复寺,街头的城隍庙等。,当时还设立了“老神—神”,在农历九月初五烧香祭祖,同时学习肩木偶戏的技艺,讨论表演事宜。

后来卸甲扛肩的木偶戏团也在运河沿线的邗江、扬州、江都、上海等地演出,尤其是在上海曹家渡,连续演出多日,一时成为佳话。根据网上的资料,今天上海崇明的肩扛木偶戏是在当时肩扛木偶戏的影响下流传下来的。

卸甲木偶戏起源于清朝和朝鲜,在清代扬州原船的记载中被称为“肩戏”。保留在首位的木偶戏形式,保留了肩扛戏的共同基本特征,即一对肩扛戏,一出戏。艺人们将操纵表演、配音、说唱、器乐伴奏融为一体,同时吸收了布袋戏和棍头戏两种布袋戏的长处,相得益彰。木偶戏和布偶同台演出。木偶戏一般用于剧中的主角,布偶多用于配角或跑龙套。

所以,缴械木偶戏的表演难度很大,对艺人的基本功要求很高。

拆解木偶戏以其独特的形式、独特的技艺、独特的魅力,在传统木偶艺术中独树一帜,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魅力无穷。

长期以来,缴械木偶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传统审美价值取向,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为今天研究传统文化艺术的生成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也填补了江苏戏剧品种的空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732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