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非遗竹编文化

聚客2022-06-04  25

竹编(东阳竹编),浙江省东阳市的传统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东阳竹编在初唐时期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南宋时期,东阳的竹编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与民间节日联系在一起。东阳竹编擅长编织立体人物、动物、传统竹篮等器皿和工艺品。手工切割的竹条细如发丝,柔如丝绸,精心编织,栩栩如生。东阳的竹编产品有筐、篮、箱、篮、簸箕、篮、帽等日用品。

历史渊源

据考证,东阳竹编在唐初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东阳歌山窑址作为唐宋时期梧州窑系的重要代表,始于初唐,止于南宋。在其发掘过程中,发现有大量东阳竹制品用于建造歌山窑,表明东阳竹编在唐初已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春风与秋月载歌载酒,八十年来,他们玩弄着东西。我见过我的曾孙骑着竹马,我还听着侍女唱着梅花。人无大棒回国健康,出境到处夸。绣衣织锦,东阳门户胜滕甲。”诗中提到了孩子们骑着东阳竹马玩耍的场景。这说明东阳竹编已经出现在儿童游戏以及生产领域。

南宋时,东阳的竹编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并与民间节日联系在一起。不同的竹灯笼被用于节日民俗活动,也用于扫墓和祭祖的场合。东阳竹编向工艺方向发展,成为当时民间节日的主要节日工艺品。

明清时期,东阳竹编技艺发展迅速,实用性和艺术性进一步紧密结合。康熙年间的《东阳县志》记载:“盛之软竹,可作上等竹器,曾作贡品。今税收编。”这说明东阳竹编已经成为清朝的贡品,竹编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规模,成为清朝纳税的对象。

民国以来,东阳竹编成为传统出口工艺品。马进的竹编产品反映了当时东阳工艺竹编的最高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阳的竹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民间走向集体,开始蓬勃发展。

主题作品

受其立体编织技术的制约,东阳竹编的表现题材不仅仅是展示其造型和编织技艺的传统器物,当代东阳竹编的精美创作也多以简单的人物、动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题材。人、兽、器成为当代东阳竹编的三大主题。

东阳的竹编种类繁多,将实用性和观赏性完美结合。按照功能分类,东阳竹编大致可分为三类:具有实用功能的器皿、具有欣赏功能的陈设和建筑装饰。可细分为人物、动物、器皿、仿古制品、陈设品(壁挂、台屏)、家具、灯具、文具、沐浴用品、餐具、花器、玩具、渔具、容器、装饰品、礼盒、手袋、竹丝镶嵌(竹木结合)、竹画书法艺术品、丝弦工艺品、竹园建筑、竹室内外装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730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