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气层外的卫星上,测得太阳光谱的峰值波长

在大气层外的卫星上,测得太阳光谱的峰值波长,第1张

天文学家使用偏振光探测褐矮星卢曼16A大气中的云带。

据国外媒体cnBeta: New Atlas报道,日前,天文学家利用偏振光在太阳系外遥远的褐矮星大气中探测到了云带的迹象。原来,这些褐矮星在外形上与木星相似,同样拥有多变的气候。褐矮星是一种神秘的天体,质量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它们的形成方式和恒星一样。它们是气体和尘埃云在自身重力下坍缩时形成的。最终,恒星聚集了足够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热量,用核聚变点燃了内核。

但是褐矮星是气态天体,质量不足以点燃核心的聚变反应。最终,尽管它们的质量比木星大得多——事实上是木星的80倍——但仍不足以使它们成为恒星。现在,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了棕矮星与木星的相似程度。一组天文学家使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在距离地球最近的褐矮星Luhman 16A的大气中寻找云的迹象。它是褐矮星双星系统的一部分,距离地球仅6.5光年。

研究小组通过测量天体发出的光的偏振来研究该天体。从它温暖的表面辐射的光会散射到大气中的分子,使它们以某种方式极化。被团队描述为“天文学家的太阳镜”的旋光仪可以告诉我们这种偏振在整个天体中是均匀的还是在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强。

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在某些部分更强,表明Luhman 16A上出现了条纹状云带。然而,它没有透露有多少个乐队。为了弄清楚这一点,研究人员模拟了不同的云带模式,其中最接近褐矮星光纹的是两条大带状云带。

这种模式类似于我们在木星上看到的。该模型还显示,这些云带会在下雨时产生硅酸盐或氨气的地方产生风暴。以目前的研究为概念证明,该团队表示,研究偏振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云带、大气层以及最终系外行星的可居住性。这对寻找地外生命的研究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偏振光对云的属性非常敏感,无论是在褐矮星还是系外行星上,”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麦克斯韦·米勒-布朗夏尔说。“这是第一次真正用它来了解太阳系外云的性质。”

这项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469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2
下一篇 2022-06-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