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于忧患什么于安乐?

什么于忧患什么于安乐?,第1张

什么于忧患什么于安乐 生于忧患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所著《孟子·高子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悲伤艰难的境遇可以使人努力生存,安逸幸福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导致灭亡。

作为继孟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了“重民轻君”的思想,主张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理论就是《孟子》这本书。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作品。其鲜明的特点是:气势、口才、色彩鲜明;第二,善于用典型的例子、比喻、寓言来说明事情。本文选自《孟子·高子侠》。春秋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努力,不能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其道而行之,各有不同,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学的两面性。它不会因为正面的说教而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也不会因为邀人关心而语出惊人;既美观又给人警示;不傻也不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9830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1
下一篇 2022-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