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宰”到“站起来”。
一百年前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大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最黑暗最惨烈的时代。以1898年为例:
德国占领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夺取了辽宁省的大连、旅顺,并“租借”了25年。
法国占领了广东省广州湾,并“租借”了99年。
英国占领山东阿哈瓦和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候,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成千上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多史诗英雄创造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转变。
邓稼先这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为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弹”元老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后,他于1945年毕业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至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他奉命带领几十名大学毕业生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
此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最前沿,带领众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引导中华民族的国防和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于1967年6月17日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几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重要的日子,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被屠杀危机的新日子!
1967年后,邓稼先继续工作,直至去世,为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第二次手术于次年3月进行。在此期间,他和于敏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核武器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接受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大出血去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恰恰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老”,他当之无愧。
邓稼先和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前一年,1936年到1937年,我和贾宪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了一年;后来我们是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大的同学。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当他在美国学习时,我们住在同一个房间里。50年的交情,亲如兄弟。
从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前后17年,导演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在美国家喻户晓,因为他曾在战时成功领导过美国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研究院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学教授最多只有五个,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很了解他。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军人物,他们都是英雄。但是,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顶尖人物,锋芒毕露。二十多岁时,他是德国哥廷根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晚年写的自传中说,读研究生的奥本海默经常打断别人的学术报告(包括波恩的),走到讲台上拿起粉笔,说“这个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让演讲者尴尬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但是比以前少了。有很多人佩服他,佩服他,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邓稼先是最不显眼的人物。和他聊了几分钟,可以看出他很老实,很老实。他真诚坦率,从不骄傲。他不是小心眼,一生都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在我认识的知识分子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中国农民中最朴实的人。
我认为邓稼先的气质和性格是他成功领导各行各业众多劳动者,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所(第九研究所)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个群众组织,互相斗争。而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努力,并于1967年6月成功制造出氢弹。
1971年,他和同事们受到“四人帮”的批判和围攻,如果别人去和工业宣传队、军事宣传队讲道理,就会发生悲剧。邓稼先去的时候,他能够说服工业和军事宣传队的成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如果邓稼先是美国人,他不可能成功领导美国原子弹项目。如果奥本海默是中国人,他不可能成功领导中国的原子弹项目。当初雇佣他们的人,钱三强和格罗夫斯,可以说是真正的知识渊博,对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都有很深的了解。
民族感情?友谊
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71年。在北京,我见到了阔别22年的贾宪。在此之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验后,美国报纸曾多次提到贾宪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来到中国的寒春参与了中国的原子弹计划。
1971年8月,我在北京见到贾宪,避免问他在哪里工作。他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有一次我问他,寒春是否像美国传言的那样,参与了中国的原子弹工作。他说他不这么认为,但他会确认具体情况并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就在我离开上海取道巴黎返回美国之前,上海市领导邀请我在上海大厦吃饭。会上有人给我发来一封贾宪写的信,说他已经确认,除了最早在1959年底前苏联的一点点“援助”外,没有外国人参与中国的原子武器项目。
这封短信给了我巨大的情感震撼。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情绪冲击,因为我为我的民族感到骄傲。还是先以身为农民为荣?我还是想不清楚。
“我不能离开”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埋马歌的战场。不知道贾宪有没有想到我们在昆明一起朗诵的《悬空古战场》:
“好好胡!沙茫茫,不见一人。河水纠结,群山纷争。黑暗凄惨,风悲日丽。草断枯,晨风霜。鸟儿不会飞,动物绝望。亭长告诉鱼雨,“这古战场也是!常盖三军。经常鬼哭狼嚎,但是天阴沉沉的,有味道!"
不知道贾把同事下属埋在沙漠里是什么感受。
“粗略估算”参数时,要有物理直觉;在日夜计划计算的时候,要有数学的洞察力;做决定时,你应该有勇气和正确的判断。但是这个理论是否准确一直是个问题。不知道当初签重点计划的时候手是不是抖了一下。
戈壁沙漠上经常风沙呼啸,气温经常在零下30多度。核武器试验时,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层出不穷。佳县虽然号称“福地”,但意外也不能完全避免。1982年,他成为核武器研究所所长后,突然无法探测到地下的信号。大家都很着急,人们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我去不了。”
如果有一天有导演要拍《邓稼先传》,我会向他建议用一首五四时期的歌作为背景音乐,这是我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中国男人,中国男人
把你的手放在天空上空
亚洲长江以东,东昆仑。
古今多少奇夫
碎黄尘燕如此成功,血还殷红。
我父亲出生于1896年,当时中华民族惨遭屠戮。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
永恒的骄傲
贾宪去世后,在我给他妻子许鹿希的电报和信中有以下几段:
贾忠诚而纯洁,他是我最心爱的朋友。他的无私精神和巨大贡献是你我永远的骄傲。
贾宪去世的消息让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谊,我知道我会永远珍惜这些回忆。希望你能在这痛苦的日子里,用长远的历史眼光看待贾宪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人生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没有犹豫,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贾第一次重新选择人生,他还是会走他已经走过的路。这就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评价自己人生的人不多。我们应该首先感谢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