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因材施教的概念是谁提出的,第1张

因材施教是谁提出因材施教最早谁提出的

“因材施教”最早由孔子提出,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之一。“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的故事”[S2/]

有一次,孔子下课回到书房,学生宫熙华给他端来一杯水。这时,鲁兹匆匆跑进来,大声问老师:“老师,如果我听到一个正确的命题,我可以马上做吗?”孔子看了一眼鲁兹,慢慢地说:“总是问你的父亲和兄弟。你听了怎么行?”

滋子出去后,另一个学生尤然悄悄地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如果我听到正确的命题,我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孔子马上回答说:“是的,应该马上实施。”

冉走后,龚细花好奇地问:“先生,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回答相反的问题?”孔子笑着说:“冉为人谦逊,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果断。但鲁兹为人傲慢,做事不彻底,我劝他做任何事都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因材施教应遵循的原则

1.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2.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3.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提供有针对性的风格匹配的教学方法;

4.教师不仅要自己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他们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9334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8
下一篇 2022-07-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