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故事文字

端午节的由来故事文字,第1张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50字 50字的端午节的故事

纪念屈原的学说

1.据《屈原贾生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广纳贤才,使成为富国,并力主联合抗秦,遭到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贪得无厌,擅离职守,被赶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间写出了《离骚》、《田文》、《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它们各具特色,影响深远(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入侵楚国京都。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痛,但又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祖国。5月5日,他写完巨著《怀沙》后,投河自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

2.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异常哀悼,纷纷涌向汨罗江悼念屈原。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把它们“扑通、扑通”地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要是吃饱了,就不咬大夫的身体了。人们纷纷效仿。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打晕龙和水兽,免得伤到屈医生。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发展成褐色的种子。

3.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9244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8
下一篇 2022-07-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