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该怎么养蜂

室内该怎么养蜂,第1张

如何进行家庭养蜂 如何在家养蜂

1.选择站点。养蜂场要选择背风向阳,地面干净干燥,周围有大量蜜源作物的地方。利用房前屋后的花园可以进行少量的养蜂。

养蜂场不要建在大河或湖泊边(几十米宽的小河都可以),以免蜜蜂飞到对岸采蜜时溺水。不要建在高压线下,因为电磁波干扰蜂群,使蜜蜂失去巢穴或感到不安;不宜建在糖厂或制糖车间附近,以免蜜蜂飞到车间大量死亡;不宜建在有振动的地方,如汽锤操作场、大型电机旁、采石场等;不应建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如粪场、垃圾站、炼油厂等。不宜在低洼处建蜂场。

2.买蜂群。新手第一年买5 ~ 10群蜜蜂试养,有经验后再养更多的蜜蜂。最好在蜜蜂群出房间后的春天买蜜蜂,秋天不买。买一群强蜂,春天买一群4 ~ 5只。1.框足蜂的标准是巢和脾两侧都有蜂。如果脾面上的蜜蜂稀疏,覆盖松散,脾面就不能算作箱蜂。

购买蜜蜂时,要检查蜜蜂的质量:工蜂要能正常飞出采蜜取粉,蜂王要能正常产卵。产卵圈整齐,无空室,产卵圈大,脾脏数量多。特别注意有无疾病,不要买病蜂。如果巢脾上有腐烂的幼虫,开蜂箱时有异味,蜜蜂(即花、脾)是幼虫病的表现。脾脏的颜色要新鲜,最好是黄色或暗黄色。如果窝脾发黑,窝房不整洁,无人机房多,或者发霉,虫蛀,都不能购买。另外,巢脾上要有适量的蜂蜜和花粉。箱子应完整、坚固,适合长途运输。

3.品种选择。平原和半山区宜养意大利蜂,山区宜养中国蜂,寒冷地区宜养耐寒品种,如东北黑蜂、喀尔巴阡蜂等。另外,还要看当地养蜂人养的是什么种类。如果他们养更多的意大利蜜蜂,他们就会养意大利蜜蜂。如果养中蜂,也要养在活箱里,这样会增加蜂产品的产量,也方便管理。

4.蜂群运输。购买的蜂群需要运回,蜜蜂平时转移到地面时就要运输。蜜蜂在运输前,一定要把巢脾固定好,以免运输过程中压伤蜜蜂和蜂王。白天固定巢脾,晚上蜜蜂全部回巢后离开。用15mm× 15mm长30cm的方形木条,两端各钉一个小钉,即框卡,放在两个框耳处。紧急情况下,用小钉子把两个框耳钉在箱壁上,到了现场再把钉子拔出来。还有一种方法:在蜂箱的前后壁上钉6 ~ 7cm的钉子,到达框架的边条,在每个框架的前后各钉一个钉子,固定框架。少量的蜜蜂可以用自行车或大车运输,也可以靠人运输。更多的蜜蜂用汽车运输。避免动物拉车,以免有几只蜜蜂飞出来蜇拉车的马和骡子,使它们狂奔,造成翻车事故。

5.准备养蜂设备。常见的养蜂用途包括:面网:检查蜜蜂的纱网,防止蜜蜂面部被蛰;刮刀:是检查蜜蜂巢框、刮蜂胶、切脾等的必备工具。蜜蜂扫帚:用于将蜜蜂扫离巢脾;喂食器:用于喂食蜜蜂、水和糖水;喷雾器:用来喷水驱赶蜜蜂回家,也用来喷杀螨剂;巢基:用蜂蜡压制的一片六边形的薄屋基,装在巢框上,蜜蜂修剪巢脾,用于繁殖昆虫,贮藏蜂蜜和粉末;蜂蜜分离器:用于分离蜂蜜和蜂蜜脾;蜂巢和巢框:自己制作或按需购买。蜜蜂和巢要提前购买。

6.建立蜜源基地。建立自己的蜜源基地,可以在承包的山上、承包的土地上种植蜜源植物;也可结合建立生态村、生态园林、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建设旅游区、森林公园等种植蜜源植物;也可以利用荒山、荒地、沙荒地、三滩、沟壑、公路铁路种植蜜源植物。7.蜂群管理。首先做好春繁,调整蜂群,把多余的空脾拿出来,让蜜蜂比脾略多,用隔板把蜂巢空挡住。比如冷箱外面要加保温。气候稳定后,每天喂糖水奖励喂食。每组每天喂100毫升1∶1的糖水,促使蜂王多产卵。田间设置给水器,持续给水。随着蜂群的发展,需要及时增加空脾,扩大蜂箱,箱满后再加一个中继箱。

如果外界有蜂蜜,就要生产各种蜂产品。学会生产蜂王浆可以让收益翻倍。如果粉源充足,应及时清除粉末。同时还能生产蜂胶、雄蜂蛹、蜂王幼虫等。平时注意收集脾脏和巢框上刮下来的小块蜜蜡,积少成多。

在炎热的夏天,要为蜂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蜂巢要通风良好,打开巢门,取下盖布,套上铁网罩,给蜂巢遮阴,把蜜蜂移到树下或葡萄架下。不断地喂水。

秋季的主要任务是繁殖越冬蜜蜂。螨虫在秋季繁殖越冬前要彻底处理一次。发现小蜂螨时,要用升华硫控制。强组每次用3克,一般组每次用2克。如果用量大,容易引起药害。秋季配种初期,应进行奖励饲养,糖水1∶1,每组100 ml,10 ~ 15天。

蜂群越冬对初学者来说很重要。首先,强群越冬,要求有5 ~ 6箱以上的蜜蜂,不足5箱的要合并。留够过冬的蜂蜜,一箱蜜蜂留够一箱的蜂蜜。没有蜂蜜脾可以喂高质量的蔗糖。麦芽糖、红糖、花蜜蜂蜜不适合做越冬饲料。蜂群越冬时怕热或怕冷,越冬室温应保持在0 ~ 4℃。蜂巢不宜过早搬进越冬房。越冬蜂怕震动,怕烟,怕鼠,怕潮湿,怕光,怕通风不好。

8.转而追花蜜。家庭养蜂场,比如多养蜂,不能拘泥于一个地方。在当地蜂蜜短缺时期,他们应该转向追花和蜂蜜。先在目的地调查蜜源,实施后再运输蜂群。各省均有主要蜜源,如南方省份的木犀科,北方的吉林、黑龙江的紫椴,辽宁、河北、山东的刺槐、荆条,内蒙古的小麦、向日葵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444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2
下一篇 2022-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