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丁洋在哪个省哪个地方

意大利首都2022-09-01  25

零丁洋的地理位置是哪里?零丁洋在哪?

说到伶仃洋,这是文天祥伤心的地方。早在公元1278年,南宋景炎三年,42岁的文天祥乘船渡过了伶仃洋。看到波涛起伏的海面,思潮汹涌,他充满悲壮之情。他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过伶仃洋》: 恐慌滩头说恐惧,海洋里有一声叹息。从古至今,没有人死过,但他的心却在历史上留名了。 这首诗家喻户晓,堪称经典。它向我们展示了南宋最后的忠骨,以如此悲壮的方式祭奠这破碎的山河,发出了“宁死不屈,惜吾心存史”的呐喊。

这首诗,从此让零丁洋这个地名深入人心,被很多人铭记。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文天祥的伤心之地——伶仃洋。

丁洋的地理位置

丁洋,也被称为伶仃洋,位于中国的最南端。

在广东省的南部,是富饶繁荣的珠江三角洲。珠江,像一条从北到南的血脉,滋润着这片一望无际的土地。

在珠江水系的末端,珠江流入大海的地方,有一片喇叭口状的海域。

从地图上看,北起东莞虎门镇,南至港澳。整个水域面积可达2000多平方公里。

这个海域就是伶仃洋。

1978年,文天祥就是在这里写下了《横渡丁洋》这首诗。

如今,伶仃洋的海面风平浪静,碧蓝湛蓝,但在80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悲伤的地方,弥漫着国破家亡的悲伤。

那么,文天祥为什么要漂洋过海呢?为什么在这里发出了回荡千年的慷慨悲歌?

要解释这一点,有必要介绍一下南宋末年风雨飘摇的历史。

雅山前夜

对于南宋来说,1278年绝对是一个悲惨绝望的黑暗时刻。

这一年,蒙古人加快了南下的步伐,将南宋朝廷推向了广东沿海地区。曾经的大宋江山,如今只剩下极小的一角,没有退路。

这年四月,宋端宗驾崩,大臣张士杰立年仅8岁的魏王赵敏为帝,逃到雅山一带。

为了抵抗蒙古军队,南宋在雅山面上集中了近千艘战船,集结了南宋军民十余万人,意欲与蒙古人做最后一搏。

今年12月,又传来一个坏消息。南宋宰相文天祥屡战屡败,在广州海丰县以北的武陵坡被俘。

俘获他的人叫张弘范,是元世祖忽必烈手下的一名著名士兵。

负责整个南下伐宋的蒙古军队的军事统帅张弘范,当时正在组织训练水军,打算对雅山一带的南宋残余势力发动最后的总攻。

于是,文天祥被捕后,作为俘虏登上了元军的战船,从广东海丰出海,驶向雅山。

一场决定南宋命运的大决战即将来临。这场大决战就是著名的雅山之战。

雅山位于今天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这是潭江的入海口。因为西边有唐平山,东边有崖门山,所以又叫崖门。这两座山就像一座天然拱门。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它从广东海丰(今广东汕尾)出发,沿着海岸线向西,最后向雅山进发,途中刚好经过伶仃洋。

278年冬,文天祥作为俘虏被扣在元军的战船上,渡过了伶仃洋。

你可以想象,他在船上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元军浩浩荡荡的舰队,去攻打自己国家领土的最后一个角落。他心里该有多痛苦有多痛苦。

带着强烈的悲伤歌唱

在元朝的船只上,张弘范还向文天祥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

由于蒙古人对海战并不熟悉,而在崖山海面上聚集着南宋战死的十余万军民,他对即将到来的海战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文天祥在南宋军民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于是,张弘范要文天祥写投降书,劝说驻守雅山的张士杰投降。

对此,文天祥做出了坚定而强硬的回答,拒绝了张弘范的请求:

我不能为我的父母辩护,但我教人们反抗他们。我怎么能?

我不能为父母辩护,但我说服别人背叛他们。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

但张弘范无视文天祥的回应,依然逼迫他写投降书。

为了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态度,文天祥想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时,船正行驶在丁洋上。望着外面波涛汹涌的大海,他回忆起多年来抗元战争的艰难和起伏,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渡丁洋》,作为对张弘范的回信。

从古至今,没有人死过,但他的心却在历史上留名了。

张弘范看到诗中的这两句话,终于知道文天祥的决心坚如磐石,无法逆转。他只能尴尬地笑笑,放弃了。

就这样,这首著名的《穿越零丁洋》诞生于世,传唱千古。......

仅仅三个月后,1279年3月,雅山之战终于爆发。张弘范率领舰队在雅山向南宋军队发起总攻。南宋十余万军民见抵抗无望,纷纷跳海殉难。宰相卢秀福也背着8岁的皇帝跳海自杀,南宋彻底覆灭。

当时文天祥也在雅山。他作为俘虏目睹了这一切。

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心在流血。......

之后,文天祥在北方被俘,被押往元大都(今北京)。他宁死也不投降。五年后,他平静地死在北京街头。

死的时候,他向南方鞠躬,他面对的方向正是雅山和伶仃洋所在的地方。

过去不能与现在相比

丁洋湾成了文天祥的伤心之地,也成了当时南宋所有臣民的痛。

然而,800多年后的21世纪,这个海湾的小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象征。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仅仅9年后,2018年10月24日,这个宏伟的世纪工程正式建成通车。

而这座桥穿越的地方,就是八百多年前让文天祥哭过的伶仃洋。

一座座大桥,像一条铺设在碧波上的丝带,连接着珠海、澳门和香港,把所有中国人的心连在一起。

一座座桥梁,以最快的建设速度诞生,证明了中华民族崛起的磅礴步伐。

或许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曾经漂洋过海的文天祥,今天能看到那座雄伟的跨海大桥,还会那么恐惧和悲伤吗?

结束语

唐代大文豪韩愈曾经说过: 燕国有许多慷慨的挽歌 。其实悲歌慷慨的只是燕赵人民吗?

和文天祥一样,国家危亡时他能挺身而出,泥沙俱下时他能矢志不渝。即使战败被俘,他也能写出具有如此精神感召力的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慷慨的挽歌。

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民族才能繁衍千年,像港珠澳大桥那样雄伟壮丽,跨越零丁洋,坚实绵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343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