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当了几年平西王

吴三桂当了几年平西王,第1张

吴三桂已经当上了平西王,吴三桂为什么要造反

吴三桂反清运动的口号是 向敌人敞开大门 但是谁信谁是傻子呢?朱的族人被他杀了多少?这会出来装忠臣义士吗?我开玩笑的。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我想当奴隶,但我做不到。

每当满人对他比较宽容的时候,他都愿意跪在地上当奴隶。但康熙却把这些全副武装的三藩国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他亲自挂帅之前,就打算撤出三藩。

从康熙的角度来看,旧金山不得不撤走。

首先,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京南王耿,这三个人,是汉人不是满人自己人的道理,他们的心和我们自己的心不一样。不仅汉人懂,康熙也很懂。而且汉族人多,满族人少。康熙怎么能放心他们呢?

其次,吴三桂立足云南,山西立足广东,耿立足福建,这三地政令执行不畅,有点像国中之国,不利于中央集权制,是很大的隐患。任何一个稍有远见的君主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长期存在。

对于野心勃勃的康熙来说,它们就像三座大山,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不根除,他们就睡不好觉。

说起来,吴三桂等人如此自信,以为满人会让他们在封地里做土豪,这真的很奇怪。满洲旧王公贵族没有这个权力。他们能比这些人更受青帝信任吗?这叫缺乏自知之明。

死狗做饭,鸟鞠躬 是英雄最常见的结局,尤其是像吴三桂这种处境尴尬的汉奸。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被满清用完之后就要丢失。如果他小心谨慎,他也许还能保住性命。但他投身满清,只是为了富贵,不可能放弃权力甘于平淡。

所以,难怪康熙举起了屠刀。

吴三桂杀死南明皇帝李咏后,清朝对他采取了行动。康熙二年(1663年),满清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由,查封了吴三桂的平西将军印信,对其军权进行了牵制。

从政治上来说。砍掉人民提问和补充的使用权,把资料撤下来还给部里 你什么意思?意思是以前云南官员的任用和提拔,吴三桂本人可以做主。现在不行,要由法院说了算。

理论上,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地方官员如何对地方人事负责?那是官方部门的工作。

但在吴三桂这里,其实是削藩的前兆。如果吴三桂此时举起反清大旗,满清不稳,民心尚未投降,或许真的会成功。吴三桂没有,说明他还是想做满清的奴隶。

当然,做奴隶不是最终目的。通过 做奴隶 这样,从满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才是根本。所以当利益受损时,奴隶也会向主人表达自己的不满。

康熙六年(1667年),为了试探满清对自己的态度,吴三桂假意辞去了云贵两省总经理的职务。清廷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同意,下令两省总督听命于中央,并剥夺了他的司法特权。

以前平西王管辖的人犯罪,由吴三桂处理,清廷不干涉。现在没有这种特权,法院各相关部门都有责任。

这也是应该的。人事特权、司法特权等。,都是战时的权宜之计,不能成为常态。吴三桂既然选择投降满清,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似乎不明白,他要做奴隶,要特殊对待。

青这样对他,他似乎很难相信 构个苗蛮,借东西打 作为报复。说白了就是故意挑衅苗人,找借口出兵,向朝廷讨要军饷。这是对雇佣兵的一种自尊。这个时候用它是极其幼稚的,除了让满人下定决心削藩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遇到了一个绝好的削藩机会。平南王尚可喜以年事已高为由请求回老辽东,康熙帝趁机做出了迁都三藩的决定。耿见事不妙,试探性地要求自己退出三藩,康熙同意了。不得已,吴三桂也假惺惺地要求撤出三藩。

吴三桂认为,与尚可喜、耿相比,他在康熙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毕竟他的贡献大得多,康熙肯定会挽留他。结果康熙不仅没有挽留,还马上派人去云南办理撤藩事宜。

康熙这样认为, 撤而反之,不撤而反之。如果你今天不开始,你仍然可以做到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康熙从来就不相信吴三桂,在他看来,吴三桂迟早会和他翻脸,所以要先下手为强。

不得不说,康熙比吴三桂有魄力多了。

在此之前,吴三桂确信他的荣誉、权力甚至生命都将失去。他再这样下去,要么被毒酒毒死,要么毁了自己的家庭,很难好死,于是和他反目成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063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