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一生的功绩

忽必烈一生的功绩,第1张

忽必烈这一生有多少丰功伟绩?忽必烈打仗有多厉害?

忽必烈生于晋三年(公元1215年)。他是拖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的孙子,他有“伟大为天下”的远大抱负。

作为草原部落的一员,他的骑射能力很强,对汉语的运用也很熟练,这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地方。

忽必烈的大哥蒙哥被任命为可汗时,被大哥蒙哥委以大漠以南汉族地区军政的重任。公元1259年,蒙哥战死后,忽必烈和阿里布格为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公元1260年,忽必烈终于成功夺取了蒙古帝国的汗位,并将其命名为钟通。平定汗国内部斗争后,忽必烈开始谋划侵吞中原。

先是将燕京(即当时的北京)改名为中都,然后在中都修建燕京新都,耗时十年完成,并废除了以前的蒙古名,改名为大元。1272年,正式从中都迁入改名为大都的新宫。

从这一系列的变化可以看出,他们虽然当时还没有消灭南宋,但是却能够显示出他们独霸天下,很快就能够消灭南宋,统一中原的野心。

根基稳固后,他开始南下攻宋。先是率军进入南宋门户襄阳、樊城等地。1279年,他终于消灭了南宋政权。之后仍大肆侵略掠夺土地,进而将云南、东北、新疆、西藏等地据为己有,最终结束了宋、辽、金等三百年割据局面。

实现了中国的又一次大一统,元朝的疆域“北过阴山,西有流沙,东有辽左,南有海面”其繁荣规模甚至超过了汉唐时期,而元朝的建立也促进了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一点不无钦佩。

在如此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他要想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政策改革。他知道蒙古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合目前这个大国的统治需要,于是果断废除了分土立国等旧的统治制度,重新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和官阶。

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掌管国家行政,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设立御史台监督所有官员。我们都知道,宋朝威胁皇权的是对军队和诸侯霸权的恐惧,在边防系统中设置文官控制武官。虽然最后内忧未生,但外患无处不在。

忽必烈进行了军事制度的调整和创新。他将军政与民政分开,设立26亲兵,加强军权管理。当然,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确保自己的统治安全。

当然,为了长期留在长安,用武力恐吓百姓,其实是个馊主意。真正让老百姓信服的方法是出台惠民政策。忽必烈鼓励种植业和桑业的兴起,鼓励开垦荒地。他还下令开挖疏浚大运河,再次疏浚淮河、黄河、海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国各地都设立了驿站,以方便公文的传递,广州、泉州等地还设置了市场船只。

如前所述,他虽然是蒙古族,但他非常重视汉族文化,非常推崇汉族人的儒家思想。他鼓励建立学校,并在中央政府设立了国子监,以培养实用人才。

忽必烈野心勃勃,南征北战,想把整个世界踩在脚下。174年,忽必烈率军征服日本,但因海上强台风而失败。回国后,忽必烈不甘失败,于1281年第二次远征日本。没想到,他还是遭遇了台风,无法登陆。就这样,日本逃过一劫。

忽必烈建立元朝,虽然少数民族统治中原,但在他的统治下,促进了多民族的有效融合。本文可能主要讲述他在治国安民方面有利的一面。当然,作为一个赛马,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有其残暴的一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025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