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拆除古城墙

郭沫若拆除古城墙,第1张

北京城墙的历史,郭沫若为何坚持要拆城墙?

如今,人们都知道古建筑应该得到保护。毕竟是古人留下的非常重要的遗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几十年前不是这样。林和梁思成非常反对拆除北京古城墙,认为应该保护,但郭沫若坚持要拆除。从林目前的思路来看,自然会是对的,也没有人会想要拆除古城墙。但是后来郭沫若为什么坚持要拆呢?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北京古城墙的历史

北京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战国时期,这里是燕国的首都。辽朝时,这里是南京,晋国首都,元朝首都,都指今天的北京。更为我们所熟悉的,让北京更具历史感的,是明清时期,这里被视为首都。千百年来,北京保留着它最古老、最深厚的气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游览。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北京的古城墙。本来是历史证据,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在又不能重现了。

北京古城墙历史悠久,始建于元代。明代北京古城墙修建完成,清代开始使用。如果算上时间,北京古城墙已经走过了几百年,跨越了七个世纪。这种历史感不禁让人感到震撼。

朱迪原本是燕国驻京的太子。坐上大位后,他深深知道自己最根本的权力在苦心经营多年的北平。1403年,永乐皇帝朱迪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并计划迁都北京,以此来回报自己曾经努力过的地方,回报对自己最忠诚的士兵,建设边防。

三年后,朱迪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满清的文武官员。北京开始建造宫殿和维护城墙。一年后,北京开始修建祭坛和寺庙。

战争期间,古城墙没有被破坏,但战争平息后,古城墙被拆除。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它那壮丽的外表和它那凝重的过去。北京古城墙的拆除是以郭沫若为首的学者们坚持的。郭沫若想推倒北京古城墙,理由很充分,但最后一点却让人难以忍受。

2.郭沫若为什么坚持要拆城墙?

郭沫若认为,城墙是古代的防御工事,而对于现代的飞机大炮来说,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应该去掉;而且古城墙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对交通有很大的阻碍。对于一个要建都的城市来说,该拆就拆。最重要的,也是郭沫若坚信的,古城墙是封建残余的象征,必须拆除。

其实前面的几点现在已经被学者肯定了,是对的。但最后一点我很不认同的是,古城墙是封建残余的象征?故宫呢?所以最后一点站不住脚。所以郭沫若也招来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声音最大的是梁思成夫妇。

大家对梁思成的了解更多的是集中在他与林和徐志摩的爱恨纠葛上,却忘了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古建筑专家。为了阻止郭沫若,梁思成提出了保护北京古城墙的计划。他认为应该在旧城区之外的西侧开辟一个新的城区,作为祖国的心脏。通过便捷通道连接新老,畅通北京政治中心和城市博物馆。

梁思成的提议不是心血来潮,也不只是反对郭沫若拆城墙那么简单。梁思成的建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是一部全面系统的城市规划建设著作。放眼全球,从地方城市到国际城市,很多城市都选择了这种建设方案。梁思成的想法很完善,很先进,但没有被接受。

当时负责拆迁工作的是吴汉,林对着吴汉大喊让他住手 将来后悔 !林说,这些都是文物,都是古董,但是如果重修了,将来后悔也不过是假古董。然而,反对被驳回。

虽然北京的一些古城墙还保留着,但残缺的状态已经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初的庄严,但后悔也来不及了。

3.北极古城墙的命运。

1952年,古城墙拆除正式开始。外城墙拆得差不多了,内城墙也拆了一大半。林晖因为无法接受拆除城墙而身患重病。

当她看着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废墟被慢慢抹去时,她为这些辉煌的文明成果即将湮没在历史中而感到痛心。他告诉世人“你们现在摧毁的是真正的古董,被摧毁的古建筑再也不会回来了。即使重修,也是假的,没有原来的韵味。"

50年后,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最后,林晖于1955年4月1日死于精神衰竭。1964年,内城墙被拆除。与此同时,古城塔、瓮城、角楼、箭楼也相继被拆除,只剩下正阳门塔和德胜门箭楼。

大规模建设持续了26年,直到1979年,政府下令停止拆除,保护剩余的城门。当时,北京站以南、内城东南角楼以北、西便门一带仅存三处内城墙遗迹。不久,修复工作又开始了。1987年,修复了100多米长的城墙。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成功,恢复古城墙以恢复首都原有建筑文化特色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已经正式开始修复古城墙,并将其开放为“明城墙遗址公园”。已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至2006年,北京内城东部元城南段遗址进行修缮,纳入明城墙遗址公园。目前,仍有许多城市建筑在讨论如何规划修复。

如果梁思成和林现在能来,他们会怎么看待修复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工人们,他们的悲痛、失望和孤独能否得到缓解?还是会有一种诸葛亮式的无忧无虑,嘲笑世人的短视和庸俗。

他们相信自己的感情应该比自己的多,但他们欣喜地想到,这些代表古老文明的符号终于要出现在世人面前了。但是他们再也看不到了。它们是时代的背景,过去的人在上面涂了太多不同的颜色。

他们曾经想从旧时代彻底过渡到新时代,却遇到了太多的不理解和缺乏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009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