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康熙皇帝,你一定会对他很熟悉。他将出演许多清朝的戏剧。在大家的印象中,康熙皇帝是清朝有名的好皇帝,他的 康史圣 也是封建王朝最后的盛世。康熙一生六次南巡,有人会说南巡浪费了人和钱,纯粹是康熙帝的一次凯旋。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康熙皇帝为什么六下南巡?他南巡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南巡是皇帝的重要礼仪活动。康熙皇帝于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六次南下。有人认为康熙南巡主要是 享受川崎 ,是 燕江南 说白了就是欣赏江南的风景和美景。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类似于历史上的杨迪皇帝。那么康熙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南下呢?
有人认为康熙每次南巡其实都是有目的的。康熙继位以来,农民军残余和南明小朝廷等势力强烈反抗。直到1662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被镇压,南明被灭,皇帝李咏被俘,全国统一。然而不久,旧金山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叛乱。直到1682年旧金山被平定,1683年台湾省被收复,清朝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大规模军事镇压才告结束。
至此,自明末清初以来,战争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大量土地荒芜,经济萧条。恢复帝位,发展生产,成了当务之急。康熙也意识到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政局的稳定。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南巡,其实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促进生产,安抚人心。
康熙南巡最重要的是治理黄河。当时黄河从河南开封南下,经徐州、宿迁入海。黄河和运河在苏北清河县交叉,淮河和绥水流入洪泽湖,也在清河县汇入黄河。河流纵横交错,水情复杂,洪水频发,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灾情不断。康熙六次南巡,前三次主要是调查了解灾情,后几次是亲自部署治理河道。
1684年,康熙来到治河重镇宿迁,作出开挖海口、排干下游河道积水的决定,并命安徽按察使于成龙负责这项工作。第二次南巡时,康熙提出了他的治河方略。但康熙对这一时期的治河成就并不满意。699年第三次南巡,康熙亲自丈量、筹划、部署。第二年,他任命两江总督张鹏敖为两江总督。
703年,为了考察张鹏的工作,他进行了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他两次乘船过江,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705年,康熙再次巡视黄淮流域。看到当时的河道整治工程后,他说 我很激动 ,对下属的工作很满意。
公元707年敖第六次南巡。康熙乘船来到清河县,考察了那里的地形,测量了水位和流量,纠正了工程中的技术错误,并对河道整治工程中破坏民用田地的行为非常愤怒。康熙南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 看民情知官理 。中国南方的山东、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历来是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繁华之地。士绅集中的时候,康熙祭奠十三陵,祭祀孔子,召见士子,赏赐文学。
1684年,在他的第一次南巡中,他去了曲阜,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来崇拜孔子。他还举行各种考试,增加江浙一带奖励文学的名额。705年,他南巡江宁,决定在皇宫里选拔一些文士。对于江南士人来说,可以直接侍奉皇帝,以后升迁机会更多,所以报考的人非常踊跃。仅苏州就有500多名考生。每次南巡,他还召见归国的老官员或亲自拜访他们的政府,并为他们题写牌匾和对联,以示友好。
康熙南巡的目的一方面是欣赏南方的美景,但重点是考察南方的经济建设。因为江南工业多,所以要把经济建设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