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在哪死的

文天祥是在哪死的,第1张

文天祥是怎么死的,作者文天祥又经历过些什么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千古名句。这首诗读起来有一种遗憾的悲愤和无比的大度,尤其是最后两句,想必一直是很多人的信仰。作者文天祥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部流传千古的巨著?文天祥生前写过《穿越零丁洋》这首诗。他是怎么死的,死前经历了什么?

178年12月,一群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士兵在广东海丰北部的五岭坡上被押送上船。面对海风,他们越往北走,内心越是悲怆不屈。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在横渡丁洋时,写下了那篇“千古绝唱”的文章。

的确,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那么,面对绝望的恐惧是什么呢?此人内心充满仁爱,世人可鉴。在生存和为义牺牲之间,他自然会选择后者。这也是很多仁人志士的呐喊。南宋灭亡后,义无反顾拒绝投降,选择死亡的人是文天祥。

1.优秀的外表,年轻的野心

文天祥,1236年生于江西吉安市。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个不起眼的白面学生。就连惜字如金的正史也毫不犹豫地用笔墨来形容他的长相:“他长得很帅,如玉一般美丽,眉清目秀,长得很好看。"所谓“由心生”,他自然有远大的志向。

当别的孩子还在玩耍的时候,他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成为像欧阳修、胡荃、杨邦那样的忠臣。还说如果你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就不是一个绅士。立下此志后,文天祥潜心研究诗词书籍,二十岁考上了当地的龚氏。这样,他就可以参加宫廷考试了。而成为朝臣的理想也近在咫尺。

当时,南宋的皇帝是宋理宗,但这是他统治的中后期。他在位快三十年了,心累了,在政事上渐渐萎靡,朝廷上也没人敢劝他。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文天祥在进宫考试上给了皇帝当头一棒。当时,文天祥用“法无止境”为题,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他这篇文章一稿未用,一气呵成地批评了当时的国家大事。

奇怪的是,宋理宗读了这篇文章后深受震动。也许我厌倦了每年看到的繁文缛节。没想到这时候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文章,于是他把文天祥作为第一位。主考官王应麟也很高兴南宋有这样的人才。

不幸的是,文天祥的父亲在他考中状元四天后去世了。按照旧制度,他需要服丧三年。就这样,时间来到了清朝元年(1259年)。这一年,文天祥入仕,担任宁水师节评委。

同年,蒙古军南下,南宋朝廷上下震动。宦官董与官员商议对策,建议迁都。此言一出,几乎无人敢反对。只有文天祥提出反对,说要杀了董。后来蒙哥死于钓鱼城之战,南宋得以化险为夷。

然而,文天祥并没有放弃他的建议。他仍然直指董的种种罪行。但这个太监并没有被免职,还被任命为知名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文天祥的规劝最终石沉大海。但他也在江西被判了徒刑,挪到了历史部长的位置上。在这个过程中,文天祥仍然对当时萎靡不振的朝政进行批判,并将矛头指向当时的宰相贾似道。

但贾思道的权力远在宦官之上,他马上下令谏官弹劾文天祥。没过多久,文天祥只能提前退休,37岁。然而这一次,他只是远离法庭,转到湖南提审。直到两年后的1275年,命运给了他更大的考验,他的人生轨迹开始改变。

2.花光你所有的家底,调兵勤王。

275年,蒙古军再次集结大军沿长江南下,临安告急。法院正忙着发布一项法令,号召全世界的军队前来救援。时任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接到圣旨,痛哭流涕。他立刻花光了所有的钱,聚集了一万多名士兵为他做准备。

期间有人哄他:赶到临安,犹如羊入虎口。你为什么不保护自己?但文天祥说:“我知道这种情况,但是现在朝廷危在旦夕,如果没有一兵一卒来保卫,那就太可惜了。因此,我不自量力为国效力。我所做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希望天下有识之士知道后能一起保护这个世界。"

当年八月,文天祥到临安,任平江府知府。文天祥上任后,提出了一些针对形势的措施。他说这个国家的军事衰落是由于缓冲城镇的取消。自宋钊建国以来,采取了各种方法来有效地消除军事指挥官和缓冲城镇的权力。但这也造成了国军会变得多余,战力逐渐减弱的局面。所以他要把天下分成四镇,朝廷要任命人做大都督,这些人要代他们指挥。但迂腐的公务员还是认为他的方法不可行,没有采纳。

十月,蒙古军攻打昌州,文天祥派朱华、余音、张权等人前往救援。虽然宋军很勇敢,但他最终还是被蒙古人打败了,常州很快就失守了。宋关失陷后,部里只有6名成员的文天祥只好退守余杭。

蒙古军发起猛烈攻势,仅一年后就攻占了临安。面对这种情况,南宋不得不派人来议和。然而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是一盘散沙:陈早已逃之夭夭,张士杰因为不肯投降,带着赵敏和赵敏一起逃了。宋廷见朝廷无人,只得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唐朝使节,与元丞相伯颜讲和。在媾和过程中,宋廷解散了文天祥重组的各部。闻讯赶来的伯颜也拘留了文天祥。

元军虽然占领了临安,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攻克。伯颜希望利用文天祥来说服这些人投降,但他拒绝了。这样,伯颜只能带他去大都。到了镇江,文天祥在当地英雄的帮助下,趁守军不备逃脱。

几经周折,文天祥等人终于抵达福州,立赵敏为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不久后,由于与陈、等人政见不合,他继续以督抚的身份在福建、江西等地率领军民抗击元军。

177年,元军攻汀州,文天祥从漳州出发,转战梅州等地,入侵江西。这次在赣南击败元军,成功收复十四州县。不料此时元军主力围攻文天祥所在的兴国(今江西兴国县)大营。宋军一败涂地,文天祥的妻子和孩子被绑架,不得不撤退到周迅。

次年,宋端宗驾崩,张士杰、卢秀福等人立赵敏为帝,迁居雅山。得知此事后,文天祥想出兵,却遭到张士杰的反对。无奈之下,文天祥只好调兵到朝阳县,作为对雅山的支援。十二月,元军攻朝阳,文天祥退守今广东海丰一带。在武陵坡吃饭时,敌人突然出现,文天祥在突围过程中被俘。

3.守住你的心,牺牲你的生命。

279年,张弘范率领的元军攻打雅山。为了让张士杰投降,张洪范让文天祥给张士杰写信。文天祥拿出了先前写好的诗《穿越零丁洋》。张洪范看了之后,深以为然,以礼相待,准备把他送到他们大部分人那里去治疗。

崖山被攻克后,元军向文天祥北进。到达大都后,文天祥受到礼遇,有美食美酒,但他拒绝了这种礼遇。无奈之下,只能把他关进监狱。虽然文天祥被关进了监狱,但是元朝廷一直想让文天祥为他们效力。

于是平章政事阿合马、宰相博罗先后来降文天祥,但都被拒绝。在博罗的对话中,博罗问文天祥,明知道宋朝必死,为什么还要坚持?文天祥说:“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明知道自己的父亲无药可救,可他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铮铮死去而不给他吃药吗?这无非就是奉献。不行,没救了。这只是命运。"马可·波罗一听,淡然离开了。

元朝统治者无能为力,只能把宋朝投降的人叫出来投降。无一例外都碰壁了。甚至投降的皇帝来劝他投降的时候,文天祥也只对他说了简单的几个字:“陛下,请回吧。"没办法,文天祥被关进了环境更差的监狱。文天祥坐了三年牢。虽然环境恶劣,但文天祥内心坚定,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宋正琦》。

282年11月,元政府得到消息,要起义救文天祥。一方面,元朝廷调赵松宗的房;另一方面,元世祖忽必烈最后一次亲自交出了文天祥。面对忽必烈,文天祥不让步,说忠臣不负二主。现在他的愿望只是去死。忽必烈见投降无望,只得下令将其杀死。

那是1283年1月9日,寒风凛冽,街上挤满了人。文天祥从容赴刑场。面对临安的方向,他最后一次不肯低头。这一年,南宋末代重臣被执行死刑时,他才47岁。一百年后,大明景泰帝追他“忠”。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像文天祥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面对民族危机,他们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挽救危机。尽管他们知道结局是悲惨的,但他们仍然因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而冒着生命危险。他们忠贞不渝的品格深深影响了后世。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中华民族才得以兴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876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9
下一篇 2022-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