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叙述

围魏救赵的叙述,第1张

围魏救赵故事介绍,“围魏救赵”本身的目的是什么?

魏救赵是一个成语,也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场经典战役。后来成为三十六计之一。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兵包围魏军后方,王维怕前后夹击,只好撤退,这场战役就叫围魏救赵。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战役,后人都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毕竟从一开始的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最后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中间发生的故事足够后人研究一阵子了。

孙膑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跟随庞涓学习兵法。庞涓辅佐魏,自知追不上孙膑,便想出了毒计。把庞骗到魏国,然后打断他的两只脚,刺他的脸,企图彻底消灭他。幸运的是,当齐国的使者来到大良(魏国首都)时,看到孙膑异于常人,就偷偷把他带回了齐国。只有这样,孙膑才有机会展示他的军事才能。

当魏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处境危急,不得不向齐国求助。齐威王同意了这个请求,并想拜孙膑为将军。孙膑认为自己的形象有损军威,就把将军的位置让给了田忌,自己当了军师。田忌想直接去找赵,被孙膑劝阻了。孙膑想,魏一定是拼尽全力攻打赵,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他们要乘虚攻大梁,魏军必须撤退。这样可以解决赵国之危,也可以让魏军疲惫不堪,而齐军则整装待发。

田忌觉得有道理,就按计划行事。魏军离开赵国来救大梁,在桂陵被齐军击败。这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人们所说的 魏救赵 打击敌人,解救敌人,从而完成自己的军事目的。

这段历史出自《史记 middot孙子吴起列传。那么赵是得救了,还是 魏救赵 它本身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其他书的记载。

《战国策》中也有记载,但与史书记载不同 middot《吴起传》则大相径庭。赵向求援后,他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和大臣们开了一个会。会议的主题自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邹忌觉得不应该救赵国,而段干伦则支持救赵国,因为魏国吃了邯郸后对齐国没有好处。齐威王刚刚决定。

段干伦提出了与孙膑相似的观点,即攻打魏军,如项陵,以救他。但他的目的并不那么纯粹。段干论的意思是如果救了邯郸,赵国就保住了,对魏军没有实际损失,对齐国没有好处。不如让魏军破邯郸,齐军去湘陵。一方面魏军会放松,另一方面长途跋涉会让魏军很累。所谓 赵破而魏弱 。齐威王按照计划行事,齐军在桂陵真的打败了魏军。

《战国策》 魏救赵 更复杂的是,齐军打败了魏,削弱了赵,一举两得。战国政策受到历代史家的批评,所以有人认为这种记载与史实不符。但在历史记载中 middot田的《完家》也有同样的记载,这与战国政策是相辅相成的。至于 魏救赵 真相见仁见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698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