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概括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概括,第1张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

中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彭辞官归隐,过着种田、饮酒、作诗的凄凉生活。

相传有一天,一个少年来找他咨询,说: 陶先生,我很佩服你渊博的知识,很想知道少年读书的妙法。请指教,晚辈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了哈哈大笑: 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哪里?只有笨方法,全靠努力,勤学上进,辍学让你戒掉!

见少年不明白他的意思,陶渊明把手伸到种下的稻田里,指着一株秧苗说: 蹲在这里,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生长。 年轻人看了他半天,还是没有看到小苗长大,就站起来对陶渊明说: 不擅长!

陶渊明问: 你真的不擅长吗?那么,矮苗是怎么长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他说: 其实它一直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而已。读书学习也是如此。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容易注意到,但是只要坚持学习,积少成多。

然后,陶渊明指着小溪旁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 为什么那个磨刀石凹的像个马鞍? rsquo 这就是它是如何接地的。 少年随口答道。

那是哪天磨成这样的? 少年摇了摇头。

陶渊明说: 就是因为我们所有人每天都在磨刀镰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变成这样,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不坚持学习,我们每天都会负债

少年恍然大悟,慌忙送了陶渊明一个大礼,道: 先生,谢谢你的建议。学生们不会再要求任何巧妙的把戏了。请给我留下几句话,我会永远记在心里。

陶渊明高兴地写道: 像春苗一样努力学习,你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如果退学,每天都会亏钱。

典故:五斗米不弯腰。

中国古代有很多因为维护人格和气节而不吃饭的故事。陶渊明 不要为了五桶米而弯腰 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陶渊明,东晋末年成年,名士,曾祖父是东晋名赋。青年时代的陶渊明,原本就有 伟大的生活 但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荡年代,陶渊明的志向根本无法实现。另外,他的性格诚实坦率,清清白白,不想卑躬屈膝,攀附权贵。所以他与肮脏黑暗的现实社会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觉。

为了生存,陶渊明起初在州里做小官,但因为不喜欢官场的不良作风,很快就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谋生,他先后担任了一些低阶官职,过着隐居仕宦的生活。陶渊明是艺兮元年(405)的末代官员。那一年已经过去了 不确定的一年。41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杜佑去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要衣冠楚楚,毕恭毕敬地打招呼。陶渊明听后长叹一声: 我可不想为了一个小小的县长五斗米的工资,对这些家伙卑躬屈膝。 说完,他辞职回家了。陶渊明是彭泽县令,但在位80多天。他这次离职了,他永远退出了官场。

之后,他一边学习文学,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连续受灾,房屋失火,家庭每况愈下。但他始终不肯做官,连江州使者送来的米和肉都坚决拒绝。他被法院征召为作家,但他拒绝了。

陶渊明死于贫病交加。他本来可以过得很舒适,至少有吃有穿,但这必须以牺牲他的个性和正直为代价。陶渊明 不要为了五桶米而弯腰 ,并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代流传千古的文风和诗篇。在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 不要为了五桶米而弯腰 高风亮节,成为后代中国有志之士的楷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531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