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1859 mdash1916),字唯亭,号融安,汉族。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人物。915年12月,他称帝,建立了中华民国。那么,袁世凯当时为什么要称帝呢?下面,边肖将带你看看这个历史悬案的原因。
说白了,无非是被孙中山逼的,当初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却无力推翻清朝。后来和袁世凯合谋,换取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倒戈,逼清帝退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事后,孙中山不得不履行诺言,让出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接任。按说,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没有错的,可以携手建设中华民国。但是孙中山卸任总统没几天,他真的不甘心。于是他想搞党政,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以此来制约袁世凯。于是,作为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组建了影子内阁,准备取代袁世凯。就像封建时代一样。袁世凯像皇帝,孙中山太皇帝。
孙中山可以制造舆论,袁世凯手里有枪。文字打不过枪炮,他们之间的较量自然以袁的败北告终,所以 第二次革命 孙中山逃到了日本。袁世凯虽然打败了孙中山,但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为什么?中华民国的建立是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如果用封建王朝做类比,孙中山就像开国皇帝,袁世凯只是第二个继位皇帝,但开国皇帝实际上是反对他的继位的。那么,从他的继任者的角度来看,是什么感觉呢?这就好比,开国皇帝反对他建立的王朝,想推翻它(这是站在他的继任者的角度对人民的宣传)。就像朱允炆对人们说的那样:朱元璋要推翻明朝 ,让人怎么相信?
所以孙中山和袁世凯打起来,舆论站在孙中山一边,因为他们反正不相信 mdash mdash民国创始人要推翻民国 mdash mdash虽然袁世凯如此张扬。
袁世凯虽然赢了,但他知道自己的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地位是不被民众认可的。不是因为他施政不好 mdash mdash袁世凯的治国能力比孙中山强太多了,从他在晚清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来 mdash mdash而是因为人们永远不会相信民国的缔造者要推翻民国。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推行政治,并不总能赢得民众的信服(虽然他的施政不错)。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是时候考虑改名了。为了什么?你不能老是把中华民国改成中华民国或者美利坚合众国,但是中华民国这个称号只是换了个药而已。会不会是袁世凯反对中华民国当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如果他那样做了,人们会更加确信他背叛了中华民国。
所以袁世凯只有一个办法,把共和制改成宪法,把总统换成皇帝。这样,袁世凯就名正言顺了,名正言顺就能成大事。这样,袁世凯想不到背叛民国,也想不到当皇帝。袁世凯称帝,他可以成为新王朝的先驱。如果他还是中华民国总统或者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只能给人一种 暴君 ,a “伪总统”;这是只有野心的袁世凯无法承受的。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下令将国名改为 中华帝国 ,准备元旦正式登基,改1916为 洪宪元年 。但袁世凯在登基前四面楚歌,不得不在1916年3月22日取消了帝号。6月6日,他在人们的唾骂声中死去。其间只有83天,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闹剧?
1。君主制复辟的原因
(1)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没有摧毁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足,民族资产阶级弱小,所以在斗争过程中是弱小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但君主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官僚制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是袁世凯复辟的政治经济基础。
(2)封建意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虽然辛亥革命让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但也只是在部分城市。在农村和很多城市,中国盛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并没有改变。此外,袁世凯还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域 尊孔复古 逆流成为其复辟的思想基础。
(3)帝国主义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权益,支持袁世凯复辟。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者感到恐慌。英、美、日等国为了把中国变成其永久的首都和商品输出地,纷纷介入中国革命,积极支持袁世凯。为了恢复帝制,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取列强在政治、外交、财政和舆论上的支持,如签订 灭中国 与日本。第二十一条 。有了列强的支持,袁世凯更加有恃无恐。
(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涣散。清帝退位后,许多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无心上进,思想混乱,纪律松弛。他们对袁世凯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纵容袁世凯一步步复辟。
(5)袁世凯自身的因素。袁世凯是封建官僚,深受封建专制制度影响,想当皇帝。同时,他也是北洋军阀的首领,手握重兵。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他用政治手段迫使革命党人削减革命军,使革命党人势单力薄,无力阻止帝制复辟。
2。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原因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袁世凯虽然当权,有北洋军撑腰,但他背叛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2)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帝制复辟缺乏了生存的思想基础。
(3)袁世凯遭到全国反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积极斗争;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也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李烈钧等人组织国民自卫军讨伐袁世凯,连续获胜。
(4)北洋军阀的内部矛盾和帝国主义态度的变化。随着形势的变化,帝国主义改变了对袁的支持态度,以确保其在中国的利益。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亲信也要求废除帝制。这些都最终让袁世凯陷入了开小差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