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但是,他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他的政治主张自然无法实施。他甚至被流放了两次。几经周折,屈原终于投江自尽。
公元前304年,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当时秦楚在经历了很多矛盾和紧张之后重新走到一起,完全违背了屈原的计划。
但由于屈的原因,变法进行,侵犯了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与贵族的矛盾。知道屈原在楚怀王面前注定要被诬陷,无奈之下,他流亡北汉以躲避灾难。
公元前299年,当屈原结束流放回到京都时,知道楚怀王要去秦国,他敦促楚怀王不要靠近秦国,而要去一个危险的地方。楚怀王的小儿子害怕秦王的威严,劝楚王离开。果然,秦军把楚王作为人质,要求楚国给他换一座城。楚国建立了一个新国王,不愿意割地。这下惹怒了秦王,发兵攻打楚国,楚军大败,城破十六。
公元前296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这次是被流放到南方的偏远地区。这种流亡生活持续了十六年。他的大量文学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的都城杜英被秦国占领,楚王别无选择,只好迁都。这时,屈原刚刚结束流放,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杜莹。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心如死灰,知道这辈子回杜莹是没有希望了。
绝望的屈原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的爱国心和被压抑的苦闷,也表达了他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的遗憾和沮丧。
然后他去了汨罗江。屈原到汨罗江的时候,头发长长的,面容憔悴,看起来像个没精打采的人。这时,他遇到了一个渔夫。面对渔夫随波逐流的想法,屈原淡淡地表达了他宁死也不与世长辞的决心。
渔夫走后,屈原紧紧地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他62岁了。
河边的人感受到了屈原的高尚情操,担心河里的鱼饿了,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包了许多粽子扔到河里,此后的每一天都是如此。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源于此。
我们已经介绍了屈原为什么被流放,屈原是怎么死的。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但他从未得到楚王的重用,甚至两次被流放。听说京都已被攻陷,屈原心灰意冷,投江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