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新浪

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新浪,第1张

清朝首富伍秉鉴到底多有钱?美国人尊称他为“教父

他拥有无数的房子、茶厂、茶山、店铺和巨款。他还在美国投资运输、铁路、证券和保险。他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他凭借商业贸易成为世界首富,但世界首富却诞生在历来重视农业、压制商业的中国。他叫吴秉建,中国人。美国人叫他 教父 。

2001年,《华尔街日报》公布了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家商业巨头。在这份财富榜单中,有6位中国人上榜。他们是刘瑾、小沈阳、成吉思汗、忽必烈、吴秉鉴和宋子文。吴秉建的总资产是其他五个人财富的总和。

鸦片战争前,吴秉鉴在海外与洋人做生意,在美国的很多行业都有大手笔投资,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吴秉鉴家族全盛时期,财富是当时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相当于今天的50亿人民币,而当时美国首富的资产只有700万。后人对吴秉鉴的评价是,吴秉鉴能发家致富的主要原因是他独特的身份 是 。也就是广州的十三商。

清朝乾隆年间,政府采取一口通商制度(也就是现在的国家专卖),赋予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的特权。广州十三行因为清政府授予的唯一特权而迅速崛起。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写过一首关于十三行的诗:五帛八帛精,十三行盈钱。从1553年到1830年,超过5亿两白银从西方国家流入中国,用于广东的贸易。

怡和的建立与成长。

早年,潘家在十三家银行中经营的文同银行,领先百年。吴秉鉴的父亲吴国迎曾在文同银行担任簿记员(簿记员现为会计)。吴国迎不仅做会计,还参与了文同银行的资产管理,并作为事务所的合伙人进行投资和交易,取得了自己的老板文同银行和外国人的信任。后来,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支持下,吴国迎自己创业,创办了 怡和 。

1801年,吴秉鉴从父亲手中接管怡和公司,仅用了5年时间,就与当时称霸一个世纪的文同公司并驾齐驱。因为吴秉鉴城府极深,据说吴秉鉴可以随时计算出他存放在英国商业银行的本票的利率。时间是精确支付的。

18世纪中后期,广州十三家银行的财富迅速增加。当时朝廷和政府把十三家银行当做自己的提款机,敲诈勒索。广州十三行逐渐成为田字南库。而政府官员的剥削使得小企业难以为继,他们不得不向外国人的企业借款。然而,外国人做生意的利率非常高。当时的高息贷款让广州的小企业陷入了恶性经营的境地。大批小行商相继倒闭,倒闭行商的债务不得不由广州十三家银行分担偿还。按照当时的规定,一旦成为行商,就要永久经营,后代也要陆续继位,直到倒闭,被流放。别无选择。

到19世纪初,行商不再是财富和实力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说,只有亡命之徒才会成为行商。这个时候,吴秉鉴是唯一有实力,也愿意帮助这些行商的人。

吴秉鉴曾借给濒临破产的香港商人200万银元。一大批资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于他。一个叫的行商因为破产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吴秉鉴在流亡中筹款捐命。这件事让吴秉鉴的名声和影响力变得重要起来。

1808年,同行的潘佑都撑不下去了。他找到吴秉鉴,最后得到50万两白银,换取政府答应他离开十三贸易。潘佑都被一个名叫吴的小个子男人吴秉鉴取代了。

外国人对吴冰鉴的评价:诚实,善良,关心,大方。但他也说自己天生性格懦弱,只是我们无法在史书中考证。但要在政府和外国人之间生存,行商的领袖大概需要这种背景。

吴秉鉴当总经理的时候,很多新的外商来到广州。潘佑都当总经理的时候,基本不跟这些外国人做生意。但吴秉鉴敢于冒险,愿意和这些外商进行交易。因为与吴秉鉴的合作,广州最大的美国商号——铂公司占了美国对华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当时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四大外国公司之一。

吴秉鉴的养子:美国铁路巨头约翰·默里·福布斯

约翰·默里·福布斯是美国著名的铁路大王。当他1829年来到中国时,他只是一个小学徒,以卖中国茶为生。后来他认了吴秉鉴做义父。从那时起,约翰·默里·福布斯的命运改变了。吴秉鉴不仅帮助养子成立启昌洋行,还在他回美国时给了他50万墨西哥银元。福布斯用这笔钱在美国开创了一项新事业,那就是修建铁路。并成为横跨北美大陆的泛美铁路和泛美铁路的最大承包商。吴炳坚一直是启昌洋行的担保人,所以被美国人尊称为 教父 。

福建武夷山有一座大茶山,吴炳建。这里生产的茶叶通过奇昌洋行运往世界各地。带有吴佳怡和行为商标的盒装茶在英国伦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的纽约、费城等世界知名城市都很受欢迎,任何带有吴义和图标的茶叶都能卖出高价。

吴秉鉴的富有和慷慨

当时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的是吴秉鉴的富有和慷慨。一位美国波士顿商人欠吴秉鉴72200银票,因此滞留广州,回不了家。吴秉鉴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派人去要了一张借条。他对美国商人说,你是我的头号老朋友,也是最诚实的人,但你很不幸。之后,吴秉建当着美国商人的面把欠条撕了,告诉他账已经结了,你随时可以走。一张72000元的借条,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时一艘远航到中国的中型商船所载货物总价值只有10万左右。吴秉鉴的这一举动,让他慷慨大方的名声在美国流传了半个世纪。美国商人把吴秉鉴视为商人中最可信赖的人。

虽然在吴秉鉴的生意很忙,收费也很高,但外国人还是喜欢和吴秉鉴做交易,因为时间和质量都有保证,而且吴秉鉴在英国东印度公司、零散商人和美国商人之间,都能做到收支平衡。吴秉鉴也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得不依赖的银行家。1834年以前,吴秉鉴与英商、美商的年贸易额达几百万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人每年结束广东贸易,去澳门临时休假时,总会留下大量存款和金银给吴秉鉴保管。东印度公司在现金流出现问题时也曾向吴秉鉴借款。

为吴秉鉴政府做贡献。

为了开辟道路,吴秉鉴积极与政府沟通,迎合朝廷。据统计,从1801年到1843年,吴秉鉴家族以各种名义向朝廷捐款160万元。据清朝官方记载,吴秉鉴以各种名义捐款1000多万元,为世界之最。

吴秉建的海外投资

与吴秉坚的其他公司不同,他非常愿意尝试新的投资。按照当时清政府的规定,行商不得出境,于是吴秉鉴请了几个美国人替他写信,让他们联系海外业务。于是,在美国证券保险业的投资不可思议地完成了。在吴冰剑的交易量很大,都是代理经手的。据说吴秉鉴这个老外资本很多,智力也很高。到19世纪中期,怡和集团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跨国财团。

1834年,预估财产为2600万银元,占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在吴秉鉴的带领下,吴氏家族将广州十三行的财富推向了巅峰。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扩大出口,于是派遣使节到中国拜见当时的乾隆皇帝,被马格尔拒绝下跪激怒。这个祸害终于在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八国联军蚕食。

1821年,道光被吴秉鉴革职,戴上花翎,罪名是不说实话和欺诈,这是政府对行商最严厉的惩罚。1840年4月5日,中国正式关闭港口,切断中英贸易。外商试图敲开的中国大门再次关闭。

吴炳坚做了43年的尚虹,做了30年的尚虹领导人。此时,吴秉鉴心灰意冷。1842年12月23日,吴秉鉴写信给美国朋友,说如果自己还没有老到不堪忍受这种磨难,他非常想移民美国。南京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天下首富吴秉鉴死于海内外。享年74岁。

还有一个传言是吴秉鉴家族的一部分人几年后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因为美国还有吴秉鉴的巨额投资,但无从考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102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