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相关风俗

惊蛰的相关风俗,第1张

惊蛰的由来与风俗 惊蛰节气有哪些习俗

1.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就是“躲”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进蛰窝;第二年春回,它们又钻出来了,它们称之为蛰。春回大地,雷声越来越大。在过去,人们认为动物可能从冬眠中醒来的原因是它们被雷声惊醒。所以就有了被蛰的说法。

2.《二十四节气》说:“二月天,万物震动,震动为雷,故称蛰。是被蛰的虫子跑了。”但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说:“春雨起,东角惊雷起,万人蛰畏,草木皆兵。”其实昆虫是听不到打雷的。春天归来,天气转暖是它们结束冬眠“出走”的原因。

3.祭祀白虎化解是非:中国民间传说白虎是是非之神。每年,它都会在这一天出来觅食,咬人。如果是在这一年之内犯下,邪恶小人往往会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未来的发展,导致种种困难。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在刺的那天牺牲了白虎。

4.演反派来自驱虫。春雷唤醒害虫,每天农民都会拿着扫把到田间举行扫虫仪式;同时要捧着清香和艾草,熏遍房子的每个角落,希望能赶走蛇、虫、蚊、鼠。杀小人来源于驱虫。人们觉得小人就像害虫,被蛰了就开始往外搬。如果在庙里打小人,可以赶走所有小人邪灵,一年顺利,不会被小人纠缠。演反派就像用拖鞋把纸人拍在地上,打完就踩在纸人身上。

5.有些地方有“炒虫”的习俗,就是把芝麻和黄豆放在一个锅里炒,如广西的瑶炒玉米,瓜州的糯米炒,陕西的炒黄豆,福建的客家炒豆角炒小麦,都是为了杀虫除害而“炒虫”和“驱虫”的意思。炒好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喊着“吃炒虫,吃炒虫!”

6.还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蛰伤后天气明显转暖,人容易口干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个时候吃梨对身体很滋补。梨可以生吃、蒸着吃或榨汁吃。如果咳嗽得厉害,还可以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花椒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2941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2
下一篇 2022-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