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端午香囊大全

民间端午香囊大全,第1张

端午香囊 端午香囊习俗介绍

1.端午节戴香包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香囊是香囊的缩写。香囊又称香囊、钱包、香囊、香包。

2.据考证,端午节佩戴香囊起源于公元前278年,当时楚人将“储米竹简”投入汨罗江以示对屈原的敬意,这样鱼就不会损坏他的遗体;据《初学录》记载,汉光武帝年间,一个长沙人回欧洲,在梦中看到一个自称三闾博士(屈原的正式名字)的人对妻子说:“你祭祀的东西是被河里的龙偷走的,可以用艾叶包起来,用五色线绑起来。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他老婆用竹简做粽子,用五色丝线包好,扔到河里。后来代代相传,发展成为端午美食、五色丝线包粽子的民俗。后来人们用五色线包绣各种香囊,这种古老的习俗愈演愈烈。据古代乐府《孔雀东南飞》描述:“红罗府张斗,四角挂香囊”;再比如:《红楼梦》写:“(宝玉)因为忙,把衣服解开,从里面的衣襟里把荷包解开。“这里的香包、荷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端午佩戴,但辟邪、熏香、定情等古老而通俗的含义,还是不可避免地夹杂在其中。元代杂剧中就提到过这种香囊,是雇战场的勇士佩戴的。它是用来缝纫的。大的像个钱包,小的像个手提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2855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2
下一篇 2022-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