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以笔法微言大义著称于世的史书是 先秦以笔法微言大义著称于世的史书是什么
《春秋》是先秦时期以“笔法”和“谦辞义行”而闻名于世的史书。《春秋》据说是孔子修订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于《春秋》的编年史语言非常简练,每一句似乎都暗含褒贬之意,所以《春秋》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和“拙见义”。
春秋书法讲解
春秋文风指的是曲折的文风,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审理官司,其言与行,可与人共,而独独。至于《春秋》,笔是笔,削是削,夏紫的弟子不敢赞。”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站在牧羊人的立场上打官司的时候,如果和别人有共同之处,不是他一个人做决定的。至于《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像夏紫这样的贵族弟子也不能改变每一个字。
大义解读
忠言义行,是指含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出自辛《移书使太常博士书》:“夫子死,不能言,七十子死,行义。”可见于《韩曙·文艺志》:“昔无声,七十子失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