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贡献是什么?杨振宁拿过诺贝尔奖吗?
说起杨振宁在科学上的成就,还是有不少的。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振宁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他和R.L. Mills教授一起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他与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非守恒定律,为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杨振宁最伟大的成就发表于1954年。杨·米尔斯方程》这本书是和他的助手米尔斯写的。这个方程为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的科学家建立了数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粒子物理周期表的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涉及粒子相互作用的强相互作用也统一在这个框架中。这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成就。这一成就的伟大已经不能用诺贝尔奖来衡量了。
杨-米尔斯理论
杨-米尔斯理论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物理突破,旨在用非阿贝尔李群描述基本粒子的行为。非阿贝尔规范场是用来描述为什么原子核中的核子(当时认为是质子和中子)被紧紧地拉在一起,而不是被正电荷之间的强大排斥力炸开(质子带正电,相互排斥)。
电磁力是由电磁场传递的。电荷运动形成的电流产生电磁场,电磁场传输后可以作用于远处的电荷和电流。因此,杨振宁和米尔斯还构想了另一种类似于电磁场的场来传递核力,即非阿贝尔规范场。
杨振宁简介
(英文名:Chen-Ning Franklin Yang,1922年10月1日-)男,安徽合肥人。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物理学硕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一起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中国公民(中华民国)和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另一位是李政道)之一。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了诸多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