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马花藤更好;我的观点可能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1.对行业的贡献;2.对社会的贡献;3.个人能力。
当然,在此之前,我想就网上经常有人批评腾讯的几个问题为马辩护。
腾讯三宗罪:抄袭、垄断、骗小孩马据说是被骂的最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大家公认的腾讯三宗罪:抄袭、垄断、骗小孩。
就这些所谓的“原罪”而言,我觉得大家都没有错,但是有一个大家都忽略了的前提,那就是严格来说,这三宗罪其实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共有的原罪,并不是腾讯或者马独有的。不能因为腾讯做大了,大家就把罪都推到马一个人身上。
和抄袭一样,新浪、搜狐、网易不都是靠抄袭雅虎的门户模式起家的吗?之后,阿里巴巴的淘宝抄袭了易贝和易贝,百度抄袭了谷歌,腾讯的QQ抄袭了ICQ,微博抄袭了Twitter。整个中国互联网抄袭了很多国外的商业模式,所以不能单怪腾讯。到现在,腾讯也没有摆脱这个问题。例如,继字节跳动之后,它准备在短视频业务上发力。但只要是法律不能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大家骂腾讯没意义。如果你真的有想法,可以复制一个公司。如果你是真正的企业,你就会知道,即使你复制,也不容易成功。
指责腾讯垄断没问题,但其他公司也是这样。比如淘宝就出台了政策,要求商家在淘宝开店后,再在其他网站开店。早些年,据说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去投资的时候,都会被问一个问题:如果公司业务做大了,腾讯进来了,你会怎么做?腾讯现在封杀字节跳动也是垄断行为。但面对这一切,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最终让腾讯主动放弃,谁也无能为力。比如腾讯的电商,一直无法扩张,最后放弃了。你的业务打不过腾讯,也不能怪它垄断流量。这个世界上,谁不想垄断企业?关键是看是否合法。个人认为,既然法律不能阻止腾讯垄断,我们就不能批评腾讯。
腾讯的孩子最不满意家长。钱还是小事,不爱学习的孩子却变得一无是处。这绝不是两个家长都遇到过的事情,我也很讨厌。但作为家长,我们要扪心自问,孩子教育不好,是腾讯的责任吗?父母没有花时间陪孩子督促孩子学习恐怕更有责任!据说马云的孩子早年沉迷游戏,几乎成了废物。马云最后不得不让妻子离开,回家带孩子。马云没有责怪那些游戏公司!腾讯不是第一个做这个游戏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它之前,还有盛大和网易。之后据说阿里巴巴准备进入。单单指责腾讯有点说不过去。
对工业的贡献
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中国互联网创立之初,只比搜狐等公司晚一点点。马云和马花藤在创办公司之前都是资深网虫。所以两个人看到了互联网的大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两家公司,一家成立于1998年,另一家成立于1999年,属于同一个集团。
我觉得这两家公司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贡献可能会有争议,但对腾讯前期的贡献应该不会有太大争议。
众所周知,腾讯是由马和他的同学张之洞在1998年合资成立的。后来吸收了三个股东:、许、陈一丹。
之所以命名为腾讯,大概与马的名字有关,但深究其含义,其实是无稽之谈。开过公司的都知道,你去工商局注册公司名称,最想注册的大部分都注册不了,注册的大部分都是你随便取的。而且1998年还没有网上预报名系统,你准备的名字可能用不上,还是需要现场思考。华为的名字是这样的,腾讯的名字大多是这样的。
腾讯对互联网行业的贡献是什么?但其推出的OICQ(后称为QQ)早已是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真正带动了网民数量的增长。在中国早期的网吧,男生打游戏,女生聊OICQ几乎是最常见的场景。
很早的时候,OICQ发展了大量的用户,迫使它筹集资金购买服务器和带宽。
2000年上半年,腾讯分别从IDG和香港盈科获得11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改善服务器和带宽等硬件设施。同时加大了OICQ软件的开发和改进,OICQ迅速拉大了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距。到2001年春天,OICQ的用户已经超过10万,很快服务器和带宽都不够用了。
2001年6月后,南非MIH中国区负责人看到网吧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用OICQ,于是下定决心投资腾讯。即使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用OICQ赚钱,MIH还是不断从、和腾讯的一些创始人(不包括马)手里买股份。最后,腾讯的股权结构变为企业家占46.3%,MIH占46.5%,IDG占7.2%。2003年8月,由于上市,腾讯退出IDG 7.2%的股权,最终控股结构变成腾讯50%,MIH 50%。MIH对腾讯的投资也是历史上最划算的投资之一,至少赚了400亿美元。
OICQ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成为每个人的社交工具。它在早期也有像MSN这样的竞争对手。
马花藤最让人佩服的是,OICQ即使不赚钱,也要做好服务。像我,早年不怎么用OICQ,后来因为经常要和其他公司交换大文档,不得不用OICQ。国内有很多中小企业的业务都是基于OICQ的,马在这方面的贡献其实是被大家忽略的。
腾讯对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个贡献就是更早的赚到了钱,从而让投资人更看好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这绝对是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贡献。
第三个贡献是腾讯把游戏业务发展到了全球第一。很多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玩腾讯游戏,但说实话,没有腾讯的游戏,他们还是会去玩别的公司。如果腾讯赚了这个钱,至少会花在中国。如果是外国公司做出来的,可能连钱都不会捐给中国。像这次疫情,马给捐款超过1亿元。和盛大陈天桥一样,他也从中国孩子身上赚了几百亿,但他却转身给美国大学捐了70亿,说“中国大学缺钱和我没关系!”所以,与其让盛大这样的公司从中国游戏产业赚钱,不如让马赚钱!
统计机构SuperData发布了2019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游戏总收入达到1200亿美元,全球前10大免费游戏中有一半与腾讯有关。
排名前十的端游《英雄联盟》《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都是腾讯代理或投资的,另外两款手游《和平精英》《王者荣耀》是腾讯自己的工作室推出的。
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游戏收入有望飙升。1月以来,腾讯几款爆款手游创下历史纪录(同比增长40%以上)。腾讯的网络游戏受益匪浅,并将继续成为2020年腾讯增长的基本动力。
在游戏上赚外国人的钱也是一种技能。早些年,我们很少有人看得起国产游戏。
1999年3月,马云辞去公职,后带着号称十八罗汉的团队回到杭州,并凑够50万人民币开始新一轮创业,专注于开发面向海外的阿里巴巴网站。
1999年4月15日,Alibaba.com正式推出。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听说阿里巴巴后,飞到杭州洽谈投资事宜。和马谈了4天后,他决定辞职,加入阿里巴巴。
为什么我说马云对互联网行业的贡献不如马花藤?那是因为阿里巴巴早期是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做外贸的公司。与其说是对互联网行业的贡献,不如说是对外贸行业的贡献。马云的阿里巴巴做得很好,这也是他去香港上市的原因。但说实话,阿里巴巴并不是唯一的。同期,像环球资源这样的网站做得不错。
马云2003年创立淘宝,开始抢夺易贝的市场份额,最终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霸主。但是说实话,没有淘宝,就没有JD.COM、易贝、当当等的发展。不会慢太多,淘宝能做的他们也能做。所以在阿里的云计算和数据库还没有建成之前,阿里巴巴对互联网行业的贡献确实不如马花藤。
马云能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家高科技公司,确实不一般,尤其是他自己不懂技术,还经常发表一些疑似传销的高层言论。他能聚集这么多高科技人才,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就对互联网行业的贡献而言,马云真不如马。
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先来对比一下2019年两人在慈善方面的行动。
截至2019年4月22日,阿里巴巴主导的“蚂蚁森林”计划种植了1亿棵树,总面积140万亩。此外,阿里巴巴还做了一些为穷人或残疾人提供工作的事情,这是值得称赞的。
而腾讯则充分利用其社交网络的发展,在其两大社交平台上共筹集善款52.5亿元,共有2.3亿人参与慈善。
这里收集的信息并不完整,可能只是他们慈善工作的一部分。
当然,现在马云已经投身于慈善工作,他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也表现出色。我们希望马花藤退休后能向马云学习,为中国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另一个例子是比较两家公司的税收贡献:
2018年,阿里纳税516亿元,实现日均纳税1.4亿元,纳税额居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首。
2019年阿里巴巴集团纳税238亿元,每个工作日纳税超过1亿元。
此外,阿里还带动平台上的商家纳税2000亿元,带动3000万人就业。
公司全年实现营收3772.89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943.51亿元,同比增长22%。
腾讯2019年3月公布的年报显示,2018年腾讯日均纳税约4000万元,全年纳税总额144.82亿元,不到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纳税总额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只是腾讯上市公司缴纳的部分税款。有人认为,如果把腾讯投资的公司算在内,腾讯交的税不一定比阿里少。当然,这不是官方结论,仅供参考。
2019年腾讯交了多少税?目前没有找到相关数据。腾讯在纳税和就业方面投资了JD.COM和拼多多,应该不比阿里差。
总之,我个人认为马花藤和马云都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必把他们的社会贡献分高低,也很难比较。在这方面,每个人都应该尽力而为。
个人能力:培养人才马花藤和马云性格不同,擅长的地方也不同。马云擅长演讲和企业战略,而马花藤擅长产品和技术战略。很难直接比较他们的能力。那么如何比较两个人能力的强弱呢?我觉得可以比较一下两人培养人才的能力。从长远来看,谁培养的人才多,谁对中国的未来贡献就大。
据在阿里工作超过10年的前员工王建和介绍,在中国500强企业中,至少有200名阿里人担任CEO、CFO、CIO、等重要职位,包括甘、卢广宇、、于超龄、、彼得、雷、冯全林、、李、张强等...互联网圈很多人都能叫出名字。
很多人都知道,从阿里出来的人工作更好,因为他们早就形成了多做事少拿钱的习惯。其他企业自然欢迎这样的员工。
马云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五个所谓的策略:
第一个策略:提前使用。
员工在设定目标时必须具有挑战性。如果你给一个员工设定的目标只是满足他目前能力的要求,那么他永远不会成长。
第二个策略:练习生机制。
这个方法就是让你的员工先成为见习主管,再成为主管。
第三个策略:授权激励
授权就是授予基层干部激励员工的权力。在很多公司,很多高管甚至公司的老板、总裁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第四个策略:学习机制
没有学习机制的员工和人才培养,相当于空中的城堡,无从谈起。学习要有课本,学习要有老师。
第五个策略:导师机制
所有优秀的员工都应该有导师来照顾。所有好的公司都会实行导师制。
去年阿里巴巴20周年的时候,马云在离任前提到过。他说,“希望30年后,阿里每年能向社会推荐和输出至少1000名10岁以上的阿里人参与社会建设。”
这被很多人嘲讽为裁员的说辞,但我不这么认为。在现代社会,你不能指望一辈子在企业工作,赚取可观的收入,成长起来,这就够了。
我们要用脑子听马云的一些公开言论,不能只听表面的。他是一个杰出的人,对社会有杰出的贡献,但如果你真的按他说的去做,你就是一个傻瓜。
腾讯有多少人上过500强?我觉得不多。他们应该开办更多的企业。
以下是2017年底离开腾讯的创业者统计。“单飞企鹅”2万多人,创业项目近千个。作为腾讯生态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腾讯创业风云榜”的优秀企业,他们在2017年下半年的发展可圈可点。15家上市公司中,已上市1家,D轮1家,B轮3家,Pre-B轮1家,A轮5家,Pre-A轮2家,天使轮2家。
2017年腾讯人均薪酬接近40万。马很舍得在员工待遇上花钱,最突出的就是给张小龙开出了3亿的年薪,不包括奖金和分红。腾讯的员工待遇无疑高于阿里。除了工资,腾讯还有无息房贷等补贴。当然,这也和两人所在的城市有关。深圳的成本比杭州高很多。
马能够打造腾讯,离不开人才管理。他的独特之处在于,腾讯把人力资源当产品来运营,用产品管理来管理人才。甚至这样会给员工这样一个规则:甘于做一个无用的人,无用终有硕果。
马算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产品经理,腾讯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国际公认的。比如动视一直想把《使命召唤》移植到移动端,但是几次失败之后,就有点心灰意冷了。直到腾讯PUBG Mobile的成功让动视看到了机会,于是立刻和腾讯合作,于是就有了使命召唤移动。
相比马云的闭关自守,马花藤教给员工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相信来自腾讯的员工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马云和马花藤的能力很难比较,就像试卷只有100分,两人都是满分一样。即使是出卷子的人也无从得知谁更厉害。但如果让普通员工选择跟谁合作,那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跟马学,至少能学到点实实在在的东西。马云的东西非专家很难理解。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看好马。
结论:马花藤是工科男,马云是文科男。他们都为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马云的口才让大众更加认可马云。但对于真正在做事的人来说,你恐怕很难理解马云的辉煌,这也是雷军早年把马云当传销的原因。因此,我们更愿意跟马学习。
如果非要比较马云和马谁更厉害,我会投马一票,因为他的QQ(OICQ)对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确实做出了贡献,其他企业很难替代。在游戏出海的过程中,他实际上是在海外推广中国游戏,既赚了外国人的钱,也对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