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识”与“灵魂”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民间传说的“灵魂”,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认为灵魂是固定不变的,有形有相的。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灵魂”的不变性,永恒性与佛教的缘起缘灭,生灭无常和唯有“业”随身的理论是格格不入的!
“神识”与“灵魂”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不同之处就是,常入说的人的“灵魂”对生前财物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神识”却有“业”随身之意。即人死后一切不带唯有业随身。即把生前所造之业,全都藏于“神识”之中。每生每世,业不相同,故每生每世的神识,也不相同。所以“神识”的实际内涵是随业而变的。
神识是众生的心 和识 灵魂佛教中没有 但大致相当于中阴身 元神也是外道的概念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赖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将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一)能藏,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二)所藏,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三)执藏,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我国各宗派对阿赖耶识亦有多种说法,如∶(一)地论宗,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佛性如来藏。(二)摄论宗,以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真谛所译。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一切烦恼之根本,并于前八识外加上阿摩罗识成为第九识,而以前八识为虚妄,九识为真实。然真谛亦参酌大乘起信论,而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随眠之识,乃真妄和合之识,以第八识具有解性义为真,具有果报义为妄,故真谛之思想,乃融合真、妄二说而成。 (三)法相唯识宗,以成唯识论为主要根据。玄奘为新译唯识之代表,排斥如来藏缘起,主张阿赖耶缘起,并立五种种姓,说人、法二空。此种新论说,不仅使我国之唯识思想发生新的大转变, 亦影响日本之唯识思想。〔入楞伽经卷二、卷七、决定藏论卷上、法华经玄义卷五下、中观论疏卷七本、大乘义章卷三末、华严孔目章卷一、唯识了义灯卷四本〕(参阅‘赖耶三相’6314、‘赖耶四分’6314)
神识:有情的心识灵炒不可思议,所以叫做神识。佛性: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一切众生皆有不变不改的觉悟之性,名为佛性。真如、佛性是同体异名,真实不虚,如常不变,为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不变不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此无为法,即是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无明:缺乏智慧,不明白道理,叫做无明,亦即愚痴的异称。
笼统说时,灵魂即神识,详细区分时,
灵魂是持有一种特殊的外在形体的,在佛教中叫中阴身。
而神识是没有身体的,更加深层与内核的。
按你这么说,思想不一样,那就是有无数个我了?
如果没有唯一的灵魂,那么这无数个思想,岂不会打架?
比如一辆车,有无数个司机一起抢方向盘一样,你觉得你那种道理不更可笑?
思想之所以不同,那是因为灵魂执着的分别印象有差别,
犹如镜子能显众像,都能摄受,要是没有唯一的灵魂,谁来作主?
各个细胞都想作主?那岂不是乱套了?没有灵魂,谁去执着这个肉体?
没有唯一的灵魂,何来记忆?没有唯一的灵魂,记忆则中断,前后不能连续,
机器人就是因为没有灵魂,所以才不能把各种信息连系起来,形成意识。
思想不同,是因为灵魂与环境产生了波动效应,就有了不同的分别意识,
但不代表产生波动的本体不存在,若无灵魂,一切则无有能分别感受者。
思想不同,是灵魂的取境分别功能,心动产生波动,故有种种思想,
思想并不是灵魂,而是灵魂产生的心灵波动,形成反射,
就好像把水搅动,产生波浪,其实浪是浪,水是水,
但愚痴的人,把思想当成灵魂,就像水滴把波浪当成自己一样,
波浪有万万种不同,你就能说,这水就有无数种吗?灵魂也是一样的道理。
灵魂运用能动性,产生波动效果,而产生效果,产生各种反馈,就形成了思想,
而这种波动效果,可以像波浪一样千差万别,就像打台球一样,
球只有一个,但打法有无数种,你能说有无数种打法,就没有球了吗?呵呵。
这种说法,就像你说有无数种思想,无数思想与灵魂就会矛盾一样可笑。
也就是说,思想是灵魂产生的另一个微观运动世界,这个世界的不同变化并不会与灵魂矛盾。
就好像这张纸的字,有无数个,你能说写这字的人,就不是同一个人?呵呵。
在佛教中,思想与意识,并不等于灵魂,只是灵魂的作用,作用有不同,不代表灵魂就不存在。
要是世界上没有灵魂,那全宇宙就不存在能作主的东西了,这叫做断灭见!又叫虚无主义!
不能作主,则世界应该是一片死寂,何能运动?我才觉得你这种认识最可笑。
灵魂唯一,思想就要一样?我与你买同样的笔,干吗能与你写的字能不一样?
按你的道理,我跟你买同样的笔,你应该只能写跟你一模一样的字才对!可能吗?
呵呵,所以你说灵魂一样,思想就必须从小到大都一样,也是这样,并没有道理。
所以你们这些所谓的科学者,也不过如此,自以为自己很有道理,不过是一群无知的白吃。
以上就是关于举例说明“灵魂”与“神识”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举例说明“灵魂”与“神识”有什么区别、能具体解释神识,元神,灵魂,第8识阿那耶识这几个概念吗、神识,佛性和无明是怎么回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