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致远舰哪里生产的

克拉尔2023-05-06  21

辽宁省丹东港

“致远”、“靖远”属同级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卧式3缸往复蒸汽机、4座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航试时测得功率为6892马力,采用强压通风时可以达到7500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英寸(倾斜处)/2英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英寸,火炮炮盾厚2英寸,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

清朝海军的“定远舰”与“致远舰”是购自美国?

1错误

2正确

正确答案:错误

致远号巡洋舰是中国清朝北洋水师向英国阿姆斯特郎船厂订购建造的穹甲防护巡洋舰,为致远级巡洋舰的首舰。

“定远”号战斗舰/一等装甲舰造价,属定远级战斗舰,由清朝委托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的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级的一等铁甲舰。

所以并不是来自美国。

致远”、“靖远”属同级防护巡洋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卧式3缸往复蒸汽机、4座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航试时测得功率为6892马力,采用强压通风时可以达到7500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穹甲甲板厚3英寸(倾斜处)/2英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英寸,火炮炮盾厚2英寸,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2015年9月,国家文物局从“丹东一号”打捞起一组瓷器碎片,拼接后得到繁体“致远”字样,由此确认“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

其实那不是假炮弹,而是研制出来的实心弹。这种炮弹不会爆炸,但是有着很强的穿透性,可以穿透战舰,导致船体失衡。由于甲午战争基本上都是海战,所以这种炮弹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致远舰最终还是没能在这场海战之中胜出,最终这艘战舰只能消逝在海里。

01、清政府并不支持北洋水师

清政府是慈禧做主,慈禧觉得北洋水师也就那样,而且她根本不想加强清政府的实力,只想和列强做好朋友。但是她没想到有一天日本也会过来,那时候她已经把北洋水师当做一款放置型游戏了。而且那时候已经被八国联军侵略得不剩什么了,好像多日本一个也没啥关系。慈禧如是想到。北洋水师的军费还不如留着给她过生日。

02、实心弹与爆炸弹的对抗

致远舰上的炮弹不是假炮弹,是实心弹,而且还是专门做出来的,清政府以为,用这种炮弹已经足够和敌人对抗了,而且相比之下,实心炮弹比火药炮弹的制作成本更低,更廉价,也适合大批量生产,直接就决定了。但是她忘了,实心弹在爆炸弹面前什么都不是。因为爆炸弹不仅可以打伤船,也可以打伤敌人。实心弹可没那么大的作用。

03、英雄永远不会被忘记

虽然甲午战争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致远舰上的英雄却永远不会被忘记。本来炮弹的数量就不足,而且三分之二的炮弹都是实心弹,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上,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却没有退缩。他战斗到了最后,他值得所有人记得,值得历史记得。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以及擅自挪用军费,一直活在天朝上国的梦中,导致军备跟不上,武装力量太差,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致远舰当时突然全力冲撞日本军舰,令日军仓皇逃窜,根本来不及发射鱼雷。况且致远舰追击过程中乃是舰头对着敌舰,被鱼雷命中的概率极低。事实上,整个黄海海战中日本从未发射一颗鱼雷。日本的川崎三郎在《日清战史》第三卷的“汉纳根书信”中有一段话:“二千三百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三十二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镇远”舰枪炮官曹嘉祥和海军守备高承锡等参加黄海海战官弁的呈文,皆称“致远”等舰都是中炮沉没,而没有提到是被敌舰鱼雷击中。浅野正恭所写的《日清海战史》对“致远”舰的沉没作了记载:“一边游击队与‘致远’战,‘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国内鲜见的1895年出版的《普拉茨塞海军年鉴》对“致远”舰沉没的原因的记述较为全面合理:“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奋然挺进,便以群炮萃于致远,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下沉。”在这部首次为邓世昌立传的着作中,陈明福还以其独到的见解、翔实的史料,澄清了涉及甲午海战的多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当时有一位英军军官目睹了致远舰的最后行程,这位英军的下级军官记载中表示致远舰在冲向日本舰队的时候舰身已经倾斜,从它的舰身两侧排水口中不断排出白色的泡沫。这艘战舰舰身倾斜,却以最高的时速勇往直前,它的火炮已经停止射击,只有桅盘中的机关炮开火。后来又根据对致远舰的沉船挖掘发现,致远舰上安装的一枚鱼雷引信已经插上雷管,这说明当时的鱼雷已经处于待发状态,“在致远舰最后的关头,船员们各司其事,他们可能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接近敌舰,要么撞沉它,要么发射鱼雷击沉它。”结果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使得战场沉寂下来,致远舰是在距离日本舰队约一公里处走完了自己的航程。致远舰的体内发生剧烈爆炸,军舰的船头先行下沉,舰尾高高竖立到空中,但螺旋桨仍然在不停地旋转。不到十分钟,这艘巡洋舰就彻底消失在了大海之中。

以上种种证据说明致远舰并不是被日舰鱼雷所击中,其实这场大海战中邓世昌不是一个孤独的英雄,舰上共有246人殉职,邓世昌的爱犬也一起牺牲,而只有7人幸存,他和他的战友们都无愧于中国第一代职业海军军人的称号。”清末书画家高邕(亦有资料认为为光绪帝亲书)为其撰写了著名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防护巡洋舰(穹甲快船、steel protected cruisers) 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造价共计1697453两银。“致远”于1886年9月29日下水,1887年7月23日建成,“靖远”于1886年12月14日下水,1887年7月9日建成,同年11月二舰与在德国建造的“经远”、“来远”、“左一”一起在总教习琅威理(Lang William M)率领下抵达大沽。

该照片长久以来被误认为是“致远”舰,而其真实身份则是1887年在朴次茅斯海口的“靖远”舰,该舰作为旗舰由琅威理乘坐,因此后桅挂有提督旗,当时这一行为为各方所默认,但在数年之后却意外的爆发了令人遗憾的“撤旗”事件。(照片收藏于英国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编号Q22233)

舰船资料:“致远”、“靖远”属同级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蒸汽机,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6850匹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吋(倾斜处)/2吋(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吋,火炮炮盾厚2吋,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

一直未被人所知的真正的“致远”舰照片,同样是拍摄于朴次茅斯。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致远”和“靖远”在外形上的一处显著区别——“致远”桅杆上的斜桁大大低于“靖远”,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位于司令塔下方水线附近的鱼雷发射管(舷窗下方的圆形轮廓),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致远”是因为舷侧的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导致管内鱼雷爆炸而沉没,从鱼雷管的位置来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照片收藏于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编号Q41291)

主要武器: 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每门炮重12吨,3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重4吨,26倍口径),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其中1门现存日本长崎“三笠”纪念舰公园),18吋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舰史:《碧海忠魂——“致远”级穹甲巡洋舰》

军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字正卿,北洋水师中军中营副将(以花翎提督衔记名总兵借补)。广东番禺人,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黄海大战“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同沉,壮烈殉国。

“致远”帮带大副陈金揆,江苏宝山人,留美幼童、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驾驶二副周展阶。

“致远”鱼雷大副薛振声,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鱼雷二副黄乃谟,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鱼雷三副杨澄海,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枪炮二副费乃谟。

“致远”船械三副谭英杰,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船械三副郑纶,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江利”舰管带,民国时历任海军军衡长、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南京雷电枪炮学校校长等职。

“致远”总管轮刘应霖,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致远”舰管轮余锡尔,英国人。

“致远”大管轮郑文恒,福建长乐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致远”大管轮曾洪基,机匠出身。

“致远”枪炮教习沈维雍。

“靖远”舰管带叶祖珪,北洋水师中军右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补用参将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参加了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甲午战败后,被清廷任命为水师统领,和“康济”舰管带萨镇冰一起担当起重整海军的重任,于1905年5月在总理南北洋海军任内去世。

“靖远”帮带大副刘冠雄,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靖远”驾驶二副祁凤仪,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靖远”鱼雷大副陈成金,留德学生。

“靖远”枪炮二副洪桐书,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靖远”船械三副温朝仪,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甲午战前调任“广乙”舰帮带大副。

“靖远”船械三副郑祖彝,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舰队一等参谋官,民国时曾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

“靖远”总管轮林登亮,机匠出身。

“靖远”大管轮张玉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靖远”大管轮任正申,机匠出身。

“靖远”枪炮教习汤文经,福建闽县人,黄海海战中阵亡。

当年我国清朝北洋海军的致远号排水量2,300吨,航速达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致远舰沉没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致远舰被一枚日舰的大口径炮弹击中舷侧鱼雷舱,使存放在里面的"黑头"鱼雷(德国磷铜鱼雷)殉爆,导致致远舰沉没。第二种观点认为致远舰水线处被日军大口径炮弹击穿,锅炉被击中,导致锅炉爆炸使致远沉没。第一种观点得到认可: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以上就是关于甲午战争的致远舰哪里生产的全部的内容,包括:甲午战争的致远舰哪里生产的、清朝海军的“定远舰”与“致远舰”是购自美国、甲午大海战致远舰有多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38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