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指哪三国,皇帝分别是谁

台下盆2023-04-26  15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扩展资料:

三国灭亡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自此三国灭亡,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的皇帝是曹丕、刘备、孙权。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1、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2、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3、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魏国皇帝是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蜀国的皇帝是刘备,刘禅。吴国的皇帝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一、魏国的君主分别是有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1、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2、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3、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4、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

5、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二、蜀国的君主分别是刘备、刘禅。

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2、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三、吴国的君主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3、孙休(235年—264年),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

4、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皇太子、南阳王,吴大帝孙权第三子,母王夫人(大懿皇后)。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的异母兄,吴末帝孙皓生父。史载“帝尤爱幸”,是孙权最宠爱的儿子。

5、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扩展资料:

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建立时间

1、魏国——220年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2、蜀国——221年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3、吴国——229年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灭亡时间

1、263年——蜀汉灭亡

2、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3、265年——魏国改称国号“晋”

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4、280年——东吴灭亡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君主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一共出现11位皇帝,其中,魏国5位,分别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魏帝曹芳、魏帝曹髦、魏元帝曹奂;蜀国2位,分别是汉昭烈帝刘备、汉怀帝刘禅;吴国4位,分别是吴大帝孙权、吴帝孙亮、吴景帝孙休、吴末帝孙皓。

•魏国五帝

一、魏文帝曹丕,魏国开国皇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世子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受禅登基,即位为帝,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余年的统治,建立魏国。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在位7年,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有称世祖),葬于首阳陵。

二、魏明帝曹叡,曹丕长子,生母甄宓。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病榻前立曹叡为皇太子,同年于洛阳即位称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在位14年,时年三十六岁。谥号明帝,庙号烈祖,葬于高平陵。

三、魏帝曹芳,生父任城王曹楷(任城王曹彰之子)。青龙三年(235年)过继给魏明帝曹叡为养子,被册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崩,曹芳于明帝灵柩前即位。嘉平六年(254年),曹芳为了夺回被司马家所把控的皇权,与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曹芳被废为齐王,在位16年。

四、魏帝曹髦,生父东海王曹霖(魏文帝曹丕之子),嘉平五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前帝曹芳为齐王后,曹髦被拥立为帝。甘露五年(260年),曹髦不满司马氏专权秉政,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亲自讨伐司马昭,结果兵败,被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年仅十九岁,死后司马昭以王礼将其葬于洛阳西北,在位7年。

五、魏元帝曹奂,生父燕王曹宇(魏武帝曹操之子)。甘露五年(260年),魏前帝曹髦为成济所杀,曹髦死后,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魏武帝之孙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就是做曹叡法统上的儿子)。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子司马炎嗣位晋王,如同他法统上的祖父曹丕当年逼迫汉献帝禅位一般,曹奂也遭到了同等待遇,这一年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代魏建晋,曹魏灭亡,曹奂被降为陈留王,在位6年。

•蜀汉二帝

一、汉昭烈帝刘备,蜀汉开国皇帝。章武元年(221年),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汉,宣称继承汉朝的正统身份,延续汉朝对于天下的统治。章武三年(223年),刘备惨遭夷陵之败,退守白帝,同年崩,在位3年,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二、汉怀帝刘禅,刘备之子,生母昭烈皇后甘氏。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派魏将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钟会被姜维阻于剑阁,邓艾偷渡阴平直奔成都,随后刘禅派诸葛瞻前往阻击,但是诸葛瞻战败,全军覆没。而后,邓艾直趋成都城下,刘禅不听北地王刘谌、南中监军霍弋誓死抵抗的建议,选择听从谯周的建议出城投降,之后刘禅被迁往洛阳居住,降封安乐公,在位41年。

•吴国四帝

一、吴大帝孙权,吴国开国君主。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建国吴。神凤元年(252年),孙权崩于建业,在位24年,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二、吴帝孙亮,孙权之子,生母潘淑。赤乌十三年(250年)十月,因孙权长女全公主的撺掇,孙权废三子孙和储君之位,改立孙亮为皇太子,并立其母潘淑为皇后,以正其皇太子之位。神凤元年(252年)四月,孙权崩,孙亮即位称帝。太平三年(258年),孙亮不满宗室孙綝擅权专政,遂暗中与全公主、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谋划准备诛杀孙綝,但因全尚妻子的告密,孙綝抢先兵围皇宫。事后,孙亮被废为会稽王,在位7年。

三、吴景帝孙休,孙权之子,生母王夫人。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拥立孙休为帝。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崩于建业,在位7年,享年三十岁。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

四、吴末帝孙皓,南阳王孙和子(吴大帝孙权之子)。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崩,虽孙休有四子,且有一子被立为皇太子,但因此时吴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魏国的虎视眈眈,内有交趾举兵作乱,而当时皇太子尚年幼,群臣认为他不足以应付这乱局,于是就拥立较为年长的孙皓为帝。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六路大举伐吴。天纪四年(280年),晋军攻破建康,孙皓降,封归命侯,在位16年。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十一位皇帝在位时间由长到短(不算天数,只算年数)是这样的:汉怀帝刘禅(41年)➔吴大帝孙权(24年)➔魏帝曹芳(16年)=吴末帝孙皓(16年)➔魏明帝曹叡(14年)➔魏文帝曹丕(7年)=魏帝曹髦(7年)=吴帝孙亮(7年)=吴景帝孙休(7年)➔魏元帝曹奂(6年)➔汉昭烈帝刘备(3年)。

由上可知,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汉怀帝刘禅,他在位41年。最短的是汉昭烈帝刘备,在位仅3年。

1、三国曹魏(220年——266年)魏国,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1)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2)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3)魏哀帝曹芳(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4)魏废帝曹髦(241年——260年)254年—260年在位,年号:正元(254年—260年),甘露(256年—260年)。

(5)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

2、三国蜀汉(221年——263年)蜀汉,又称季汉,三国之一。

(1)先主刘备(161年——223年) 221年—223年在位,年号:章武(221年-223年)。

(2)汉怀帝刘禅(207年——271年)223年—263年在位40年,年号:建兴(223年—237年)延熙(238年—257年)景耀(258年—263年)炎兴263年。

3、三国孙吴(229年——280年5月1日)孙吴(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

(1)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229年—252年在位24年,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凤(252年)(注:孙权受曹魏册封为吴王后,于222年自立年号黄武,至229年方称帝建国。)。

(2)会稽王孙亮(243年—260年)252年—258年在位7年,年号:五凤(252年—253年)太平(254年—256年)。

(3)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258年—264在位7年,年号:永安。

(4)归命侯孙皓(242年——284年)264年—280年在位17年,年号:元兴(264年—265年)甘露(265年—266年)宝鼎(266年—269年)建衡(269年—271年)凤凰(272年—274年)天册(275年—276年)天玺(276年)天纪(277年—280年)。

东汉末年,曹操长期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 后,他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另外一个时代:三国时代。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曹魏建国后,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年号为“章武”,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东吴,共59年。最短的是蜀汉,43年。曹魏存在了46年,后被司马氏取代。

从220年曹魏建国到280年西晋灭吴,60年时间里魏蜀吴三国共产生11位皇帝。他们的姓名、年龄和在位情况如下:

曹魏:

魏文帝曹丕,享年40岁,在位7年。

魏明帝曹叡,享年35岁,在位14年。

魏废帝曹芳,享年44岁,在位16年。

高贵乡公,享年20岁,在位7年。

魏元帝曹奂,享年57岁,在位6年。

蜀汉:

昭烈皇帝刘备,享年63岁,在位3年。

后主刘禅,享年65岁,在位41年。

东吴:

太祖大皇帝孙权,享年71岁,在位24年。

会稽王孙亮,享年18岁,在位7年。

吴景帝孙休,享年30岁,在位7年。

吴末帝孙皓,享年42岁,在位17年。

这11位皇帝平均年龄441岁,平均在位时间135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乱世,战争频繁,但皇帝的平均年龄却比东汉皇帝的平均年龄(297岁)高出竟14岁。深究其中原因,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东汉朝政长期被外戚把持。外戚为了强化对朝政的控制,皇帝的年龄自然是越小越好。

三国时期,活得最长的皇帝是孙权,71岁。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一般开国皇帝活得相对长一些。而这一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居然是刘禅。他活了65岁,在位41年,一生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当皇帝。他的长寿(相比三国其他皇帝)与长期在位和他懦弱无能、毫无治国理政能力形成鲜明对比。蜀汉官场腐败,朝政混乱,是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刘禅也被后世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蜀国被曹魏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

刘禅答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听后很难过,对刘禅说:“若他再问,您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说完要把眼睛闭起来,作想念状。”

恰逢司马昭又问,刘禅以郤正语答。司马昭说:“怎么那么像郤正的语气”

刘禅惊讶地反问说:“你怎么知道啊,就是他教我说的。”

这个记载在《三国志》里故事,被后人反复提及。刘禅成了亡国之君的典型而被后人记住。也许正是他这种“无忧无虑”的心态,使得司马氏能让他在蜀国灭亡后安乐地享受了8年时光。

如果把他的在位时间换给他父亲刘备,想必三国又会是另外一种格局。只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长期把持朝政,虽无皇帝之名,但却有皇帝之实。曹丕称帝后,追赠他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他享年65岁,这个岁数在三国的皇帝中算是高寿。

1、东汉:

汉恒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2、魏: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齐王——曹芳

魏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3、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孝怀帝——刘禅

4、吴: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乌程候——孙皓

5、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

《三国演义》的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由于各国后主过于无能而亡国。

蜀后主刘禅被钟、邓合军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而降,魏后主曹奂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是指哪三国,皇帝分别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是指哪三国,皇帝分别是谁、三国的皇帝是哪三位、三国时期谁是皇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42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