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面积约20.58万平方公里。陕西南北长、东西窄,北部是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由此也可以看出陕北、关中、陕南的差异之大。
陕西的形成
陕西作为行政单元,要追溯到北宋曾设的陕西路。元朝初期设陕西四川行省,在分出四川行省时,将汉中留在陕西,因为秦岭比横卧在汉水河谷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大巴山脉险峻。
黄河是陕西省与山西省的边界,而陕西省与内蒙古的边界则近似沿着明长城。康熙年间,1667年,分出甘肃省,至此,陕西省的轮廓基本确定。今天的陕西省,可分为三部分,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汉水河谷。
陕西本就是一个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
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所在地;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
陕西省的气候特征
陕西省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气候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年平均气温7—12℃,关中年平均气温12—14℃,陕南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西属于中国西北地区。
内容介绍: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地处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位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地势特征: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
地貌类型:
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
陕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中,黄土高原区面积最大,占40%,汉江盆地区面积最小,占5%;各地貌类型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岭山地区,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关中平原区,为546米。
扩展资料
陕西介绍:
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省会西安。位于西北内陆腹地,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总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4个(秦、西汉、隋、唐)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参考资料: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省情概况——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陕西—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