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良
时间回到1630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初二),有人站在廿八都铺(驿站)大门口,看到大街上走来一位身背斗笠的中年人,远看又高又瘦像棵枯树,走近了却发现结实强壮,目光炯炯有神,透着自信和坚定。他走进驿站边的一家客栈,中饭后走到街头,四处打听去浮盖山的道路。一个牧人告诉他:“由丹枫岭而上,为大路而远;由廿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上,道小而近。”中年人接受了牧人的建议,走廿八都——金竹——里山——大云寺的小路,尽情游览了浮盖山。
后来,古镇上的人才知道,这位中年人就是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吴春根教授等一行四人,在坚强村向导李茂华的带领下,跟随徐霞客脚步,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浮盖山之游。
两次错过浮盖山
其实,这已是徐霞客第三次路过浮盖山。浮盖山位于仙霞山脉和武夷山脉结合部,一山跨浙闽两省。站在仙霞岭高处,徐霞客看到:“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拏云,飞霞削翠。余每南过小竿(岭),北逾梨岭,遥瞻风采,辄为神往。”但此前两次,徐霞客都因种种原因与之擦肩而过。这回,他没有让机会从脚下溜走。
泰昌元年(1620),35岁的徐霞客取道仙霞古道前往福建,路过浮盖山。这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太监魏忠贤开始得宠擅权,祸国殃民;这年,北方灾情严重,斗米百钱,许多饥民只能挖草根剥树皮充饥;这年5月徐霞客游福建莆田九鲤湖,主要是为身体情况欠佳的母亲祈梦。故而来去匆匆,没有留步浮盖山。
崇祯元年(1628),徐霞客二过浮盖山。少年徐霞客梦想朝游碧海而暮苍梧、一步能登天下山。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四川峨眉山、广西桂林、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其次是广东罗浮山、南岳衡山。然父母在,不远游。慈母在世,徐霞客只游览了离老家江阴不远的一些地方。1625年母亲辞世,此身可以完全许之山水、做一个真正的“烟霞之客”了。三年丧满,徐霞客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南抵罗浮山的闽广长游。为在年内能顺利往返,徐霞客再次与浮盖山失之交臂。
徐霞客二游福建收获多多,除了饱览八闽大地的名山大川,还在漳浦结识了丁忧在家、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著名学者黄道周。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促膝长谈,谈崇祯登极,魏忠贤被除,阉党失势;谈北方地区灾害连年,民不聊生;谈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烽火燎原中原大地;谈后金(清王朝前身)崛起,屡屡犯边;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挽狂澜于既倒;谈有识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心中充满了大厦将倾的危机感……月落乌啼,两人仍无丝毫倦意。遂结为生死不易、肝胆相示的挚友知音。
1630年的明王朝,笼罩着悲凉的世纪末气氛:能征善战抗金大将袁崇焕被捕杀,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如烽火燎原,沉重打击了明王朝统治;荷兰人偷袭厦门湾……大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越是这种时候,越是思念老友。徐霞客第三次入闽,就是奔着黄道周去的——徐霞客希望在他身上能找到一线挽狂澜于既倒的希望。
万人丛中一握手,从此衣袖三年香。1630年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徐霞客路过江苏常州,听闻守孝期满、进京侯官的黄道周刚刚离去,即雇小船全速追赶,终于在百里之外的丹阳道上追上,一起沽酒对饮,且饮且题诗,诗成而酒未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时穷节乃见,在这样内忧外患层见错出的年代,两颗爱国知识分子的心一起跳动。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徐霞客第三次取道仙霞古道前往福建,没有特别的行程安排,所以没有再次错过浮盖山。
金竹多传奇
踏着徐霞客的足迹,我们继续前进。“三里下岭,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转入南坞,即浮盖山北麓村也。分溪错岭,竹木清幽,里号‘金竹’云。”文中的“金竹”即今“坚强村”,上世纪50年代才改的名。仙霞岭一带山多田少地贫瘠,村民想要生活幸福,确实需要一点顽强奋斗精神。向导李茂华的解释很有道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很早以前,坚强的廿八都人就利用山区竹木多的有利条件,办起了造纸厂,同治《江山县志》载:“纸出二十八都、梅林、三卿口诸处,有藤纸、棉纸、竹纸三种。”其中“竹纸”即以毛竹为原料。徐霞客路过王坞时,就见过这样的造纸作坊:“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取小级而登。”
其实,廿八都一带还生产另一种纸,叫“方高纸”(俗名“纸媒纸”),主要用于吸烟、祭祀等,因其大小一尺见方、高度两尺左右为一捆,故名“方高纸”。发展到民国时期,“江山方高(纸)称冠一时,亦十万担(年产)”(《浙江之造纸》)。廿八都出现了杨氏、曹氏、金氏等十多家家族纸行。其中杨氏家族纸行就有纸槽36处,年产土纸4万多件。据说每当土纸出槽,每天供运纸挑夫用餐的大米就要好几担。造纸业的发展,促进了廿八都工商业的兴旺,带来了廿八都的繁荣。
金竹人造纸,还种烟草,村里就有“烟篷”自然村。李茂华说,明清时金竹村街上有杂货店、饭店、旅馆等,非常之繁华。有旅馆老板还把徐霞客的画像张贴在大堂上吸引顾客,宣传金竹村。
如今的坚强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没有人不知道徐霞客的,李茂华更不例外。他读过中学,对浮盖山的风景风情、 历史 掌故都耳熟能详,关于徐霞客的轶事更是信手拈来。
我们在一家“霞客驿站——龙雨”的民宿前,和村民攀谈起来。龙雨是民宿主人名字,“霞客驿站”是坚强村各家民宿的统一名称,也是对徐霞客最好的纪念。
坚强村有八个自然村,“王坞”(前文徐霞客误作 “南坞”)是其中之一。此名是有来历的。相传很久以前,王坞对面山上出现一群英雄好汉,为首的竟是一个女英雄,她身手不凡,能一手提一箩筐粮食,腾云驾雾一般越过山溪。官兵多次前来围剿,都无功而返。义军威震闽浙赣三省,有官员经过这里,都要下马下轿步行,前往山寨拜见。朝廷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她,于是设计捉拿。一天,女王从山寨走到王坞村口,突然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身穿铁盔铁甲的官兵。“完了,那来这么多的官兵?这回怕是跑不了了!” 女王气恼地一跺脚,竟把厚厚的青石板踩出个深深的脚印来。当一队官兵冲上来抓她时,女王放弃了反抗,束手被擒。
其实,村外那些密密麻麻的官兵,不过是狡猾的敌人给竹子、树木罩上了铁盔铁甲而已。在离王坞不远的古道上,李茂华指给我们看印有女王脚印的青石板,至少有50码长短,传说中巨人才有的尺寸。徐霞客当年经过这里时,应该也听到了这个故事,看到了这个脚印。故事的真实性不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人们:敌人总是比我们想象的更狡猾,更危险。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除了要勇敢无畏,还要有一颗冷静理智、强大的心灵。
王坞前往里山寺这段古道保护得非常好。李茂华告诉我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方便村民运送肥料、粮食,村里组织村民对古道进行了拓宽、加固。
再上去是“上百担”。这是一片贫瘠的山地,即使风调雨顺的年份,收获的粮食也上不了一百担,所以有人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幽默的名字,寄托着耕种者冰凉的希望。
再往上走就是岭头,立着“霞南里云停”亭。路亭是供行人歇息纳凉的地方,也是传递善良的地方,常有好心人在亭里摆茶水,免费供给过往行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最容易遇见美好的 情感 和品质。徐霞客万里遐征,就遇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比如静闻和尚、丽江府的木太守等。
继续前行,一片奇石阵出现在我们面前。山有根,石有脚,浮盖山的石头却仿佛是天外来客,被人轻轻地放在路边。这些石头有像海豚的,有像水牛的,有像畚斗的,无奇不有。最特别的一块叫“下马石”,两块大石头分立古道两边,相距只有两三尺,骑马的人必须下马才能过去,故得此名。传说很早以前,这两块大石头天黑后会自动合上,让人无法通过。一天,浮盖山上一和尚晚归,发现下马石已合上,只好从旁边水田里绕行,结果两脚陷入烂泥里,搞得很狼狈。和尚怒了,抓来一只大黑狗,一刀砍下狗头,把淋漓的鲜血浇在下马石上。据说神魔都是害怕狗血的,尤其是黑狗的血。下马石神屈服了,从此白天黑夜都开着石门。浮盖山的这位和尚有些像《水浒传》里的鲁智深,身在沙门,心存刚烈,以斗争来赢得尊重和尊严。
浮盖山为什么有如此众多千奇百态的岩石?科学的解释是,浮盖山岩层为侏罗系火山喷出岩,经长期风化剥蚀,岩块间裂缝日渐扩大,岩块棱角日趋圆润,才形成了这样神奇的景观。但廿八都村民则有另一种浪漫的说法。传说很久以前,一个神仙赶着一群石头去江西,作赣江拦河大坝用。走到浮盖山,听到山下人家传来鸡叫声。为避免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惊吓了早起的村民,神仙就把它们留在山上,独自走了。留下这些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待,却一直没有等到那位神仙的到来。原来它们都是些无缘拦江的命运的弃儿!
这让徐霞客想起挚友黄道周。这位在徐霞客眼里“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的著名学者和爱国主义者,始终得不到明王朝的重用,反而因为敢言直谏,多次被贬官免职、遭受牢狱之灾。等到十五六年后的1645年,黄道周才被南明小朝廷任命为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和武英殿大学士时,然此时大势已去,回天无力,所有的努力都成了徒劳,只能接受被捕被杀的命运。
八百年里山寺
过了下马石,里山寺近在眼前。当年徐霞客也远远地就看到了:“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后山绝顶,峦石甚奇。庵之右岗环转而左,为里山庵。”
里山寺又称“里山庵”,位于浮盖山北麓。进山门为前殿,过天井为正殿,平面呈“回字形”。里山寺门前陈列着一块珍贵的石碑,上刻《重修里山寺碑记》。撰写者名刘国烜,乾隆十六年(1751)任江山知县。下车伊始,正逢江山大旱,刘国烜劝赈救荒,合境感德。在任期间,“(刘国烜)每以公事至念八都,憩息于里山”(刘国烜《重修里山寺碑记》,见《廿八都镇志》)。乾隆二十年(1755)刘国烜再次担任江山知县,经过里山寺,见里山寺破败荒凉,于是向庙里善进和尚了解原因,并表达了捐资重修的意愿。两年后,里山寺修缮一新,善进和尚恭请刘国烜题石作记,提醒后人世世代代保护好里山寺。
里山寺始建于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传说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天,棋盘山下里山一带来了一个外地和尚,说想建一所寺庙。但不知选址何处为好,就去请教白花岩庵和尚,他们有说建“神仙晒衣石”好的,有说建白花岩东侧好的,众说纷纭。第二天,有和尚发现寺里养的一条大黄狗不见了。去哪里了呢?几个和尚到处寻找,发现它躺在里山一片空地上晒太阳,那里干燥向阳,旁有一泉,清水涓涓。众人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暗示建庙立寺的地方吗?
里山寺就建在狗睡过的地方。徐霞客去过的白花岩庵呢?很不幸,它已消失在 历史 的风烟中。徐霞客走后某年某月某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群强盗手持长枪短刀,冲进白花岩庵,见东西就抢。庙里的和尚奋力反抗,无奈寡不敌众,只保护下来两件法器:一只铁铸的圆形大堂磬,一个石雕的椭圆形香盘。众僧就把它们暂时寄存在里山寺,准备化缘重建白花岩庵。然说易行难,这一寄存就是几百上千年,直到如今,白花岩上依然只见岩石不见庵。幸好里山寺里的这一磬一盘,让人们相信白花岩庵的存在,相信曾有一个叫徐霞客的江苏江阴人曾经来过这里。一磬一盘留不住时间的脚步,但能留下岁月的纹理,留下 历史 的蛛丝马迹,浓缩于若干细节和故事传说,让人唏嘘、回味和感慨。
故事还在延续。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一个外地客商来到里山寺,打算以“危房”的名义买下它,拆下粗大的木料、坚实的砖瓦等卖钱。正当他和村里主事者讨价还价的时候,一根木雕梁木突然从高处重重地砸下来,差点击中客商的脑袋。他大吃一惊,似乎感觉到冥冥之中有人在警告他,于是放弃了购买。有敬畏,才能不敢胡作非为。事后,有人捡起这根木头,用黄布包上,珍藏在庙里。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八月廿四日,为里山寺春秋两季庙会日,浙闽赣三省游客络绎不绝。1997年,江山市人民政府批准里山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坚强村成立了“里山寺管理小组”,负责寺庙的日常维护、修缮和庙会日秩序维持等事宜,李茂华就是该小组成员之一。
神仙遗下石棋盘
里山寺背后是高高的棋盘石,当年徐霞客站在庙前,庙里和尚热情地“指其后山绝顶,峦山甚奇”。棋盘石看似近在眼前,却得爬长长的山路才能到达。一路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块。你埋头往上爬,路边一只“大青蛙”抬着大脑袋,静静地看着我们从他的下巴下走过;转一个弯,又和一张“八仙桌”来了一个照面;走不多远,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石头出现在我们面前,老李说那叫“馒头石”。
终于,我们爬到了棋盘石前。棋盘石像一个巨大的围棋盘矗立在天地间。借助树枝和龙钟草,我们从巨石的东侧爬上了山顶。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棋盘石,山下的坚强村尽收眼底。
棋盘石顶磊叠着四五块大石头,其中一块叫乌龟石。传说这只乌龟经过千年修炼即将成精而去。雷神知道了,发出电闪雷鸣阻止它。一声霹雳,一块大石头被闪电劈开,堵住了乌龟的去路。乌龟转身想跑,又一块石头被闪电劈开,挡住了它的后路。乌龟放弃了努力,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直到如今。当乌龟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就决定了它悲剧的宿命。
很遗憾的是,我没有在《徐霞客游记》里读到棋盘石的描写,却在《廿八都镇志》里看到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一首《棋盘石》:
洞仙遗下石棋盘,人到壶天静处看。
十九路谁弹黑界,几千年自带云寒。
面平可布流星势,尘拂元无旧藓瘢。
乾雹声中闻子响,不知还许采樵观。
晏殊,江西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同乡前辈,曾多次取道仙霞古道,往返于家乡和他乡之间,高耸入云的棋盘山让这位三朝元老,萌发了归隐山林、以棋会友的美丽的梦想!
棋盘石缝隙里长着长长的龙钟草,形如麦苗,但韧性好,耐腐蚀,李茂华说,过去村民经常用它做草鞋、编缆绳。在人难以生存的地方,树生长着;在树难以生长的地方,草生长着。这些偶然闯进我们视野和生命现场的龙钟草不为谁活着,但一直活得那样认真,那样执着,带给世界以绿色和生机,让我们肃然起敬。
下了棋盘石,已经下午一点多钟,我们站在山路上进餐。老李说,路的右边属廿八都地界,路的左边属福建浦城——我们一脚踏两省。
饭后我们继续前进。行不多远,路边出现一座山石,形若鲨鱼嘴。继续往前,路边又出现一个石洞,李茂华说它叫“菜篮殿”。再往上爬,两块大石头出现在眼前,让人叹为观止。左边那块叫“巴掌石”,右边那块叫“剪刀石”。巴掌石上宽下锐,呈三角形,直插云天。相传,原为神仙耕耘播雾的犁头——浮盖山上常年云遮雾绕即源于此,所以巴掌石又名犁天石。剪刀石硕大粗壮,又如擎天之柱。两块大石头侧看又似一对相依相偎的情人,所以又有人说它是“交杯石”。两块石头之间有条笔直的缝隙,就像石匠运巨力一斧劈开,像迷你版“江郎一线天”。
借助不锈钢梯子,我们登上了犁天石旁的一块两人多高的岩石,小心翼翼地坐在上面,看60岁的李茂华轻快得像一只猴子,在巨大的山石之间跳跃。
千年大云寺
走过犁天石,离大云寺也就不远了。大云寺又叫“大寺”,属浦城县盘亭乡 ,四周环境优美,“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 ,让徐霞客十分陶醉。
大云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大门却朝东而开,犹如鲤鱼突然调皮地扭动了一下大嘴巴。百度查大云寺,发现其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远超里山寺。庙里供奉着千手观音、八大金刚和弥勒佛等佛像。庙里的老居士陈延根提醒我们,这里的弥勒佛造型很特别:男首女身,庄严中透着妩媚。而一般庙里的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以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这与一代女皇武则天有关。武则天独揽大权后,想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却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上有所欲,下必趋之,不久,洛阳白马寺和尚冯小宝、法明等人,给武则天献上一部《大云经》,里面有弥勒佛下凡作女王、威伏天下的故事。武则天如获至宝,下令各地建大云寺,诵《大云经》,为其代唐自立造势。根据武则天旨意,各大云寺里的弥勒佛也就一改传统形象,加入了女性的因子。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公元705年,武则天病入膏肓,儿子李显趁机成功复辟后,下诏各地捣毁大云寺。浦城大云寺能逃过这场风暴,完全是一个奇迹。大云寺改名大寺,可能就与此有关。这样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 历史 故事,也一定深深地激发了徐霞客的兴趣。
但陈延根说,大云寺称大寺另有原因。传说很早以前,有翁氏四兄弟不愿入朝为官,来到大云寺坐禅学佛。后来老四离开了大云寺,来到浮盖山北麓,化缘募捐,建起了里山寺,与大云寺就成了“兄弟寺”。后来每当庙会、斋戒日,廿八都人祭拜里山寺佛像后,还要翻越浮盖山去大云寺,以示对兄长的尊重;浦城那边人也一样,不过顺序相反,先去大云寺,再来里山寺。你来我往,正好顺道走亲访友,密切了两地村民的感情,所以两地联姻成亲的也很多。
大云寺依山而建,远看像一条鲤鱼:前殿是鲤鱼嘴,中殿是鲤鱼腰,后殿是鲤鱼尾巴。陈延根特地带我们去欣赏了那条鲤鱼尾巴——一块一人多高的灰白色的石头,一半扎根在地下,一半斜“长”在空中。陈延根说,鱼跃龙门全凭鱼尾巴,大云寺“有求必应”,这条石尾巴居功至伟。当年徐霞客应该也看到了它,惜乎没有写入游记中。
这条神奇的尾巴却曾差点被人炸了。1966年7月的一天,一群被时代激情点燃的年轻人冲到大云寺“破四旧”,发现了这条鲤鱼尾巴,但推不动,砸不烂,于是找来炸药,要炸了它。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霹雳声声,顷刻大雨倾盆,于是作罢。有人说,善良与罪恶往往只有一念之差。我更相信这几个年轻人放弃爆炸,是善良之心战胜邪恶之念的结果。
前殿的外面立着一道照壁,上面写着一副对联:“门含浙赣千般景,寺蕴云山万里情。”徐霞客是否从中读到了一代女王武则天的自信和豪情?
据说这里还接待过日本和尚空海。804年7月,空海一行23人遣唐使团从霞浦上岸前往长安,路过大云寺,喝了庙里和尚献给他们的茶水,在中日友好交往史留下了美好的一笔。在廿八都枫岭关,我见到过空海和尚的铜像,赤着脚,戴着大笠帽,一手拿着禅杖,一手托着化缘钵,目光宁静安详。在廿八都,不止一个人骄傲地告诉我,当年空海和尚不仅喝了这里的茶,还带走了茶苗,使茶香香飘日本。怪不得有人说,今天日本某处山丘的茶树,某位绅士优雅的香茗里,还浸润着空海从仙霞古道带回的友好情谊。
陈延根今年89岁,老家在浦城县官路乡姚宅村,和李茂华很熟悉。老人年轻时曾拜大云寺方丈为师。1983年师傅圆寂后,他常驻庙里,承担起看护寺庙的义务。那天我们去的时候,有五六个来自福州的中学生围着他,了解大云寺的前世今生。我们的教育需要书籍,也需要陈延根这样的口口相传者。
大云寺门前长着两三棵高大的银杏树,被初冬的冷风吹得一树金黄,吸引着同行的大姐长跪地上,用手机记录它们骄傲的颜色、昂扬的姿态。380多年前徐霞客走到这里的时候,它们可能还没有出生,但它们知道,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来过这里。
雨中游洞
晚上,徐霞客落脚大云寺,准备明天游览石龙洞。吃饭洗漱之后,徐霞客拿出笔墨纸砚,借着昏暗的烛光,开始写日记。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借宿破庙,还是露宿街头,徐霞客都坚持把自己一天的见闻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徐霞客的气质里,一定也有着浮盖山的影子的!
外面下起了大雨,直到第二天依然没有停止。初四早上,看到雨势稍缓,徐霞客就急不可待地要去游石龙洞。庙里只好给他安排了一个和尚做向导。山路崎岖,路滑难行,荆棘丛生,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和尚挥舞柴刀在前开路。龙洞在半山腰上,洞口很小,里面很黑暗,徐霞客点起火把,匍匐而入。地上有一层厚厚的泥沙,积水淹过了脚面。龙洞越来越狭窄,徐霞客贴着石壁侧身而进。在更困难的地方,只能和和尚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好不容易爬进大洞中。洞中有水池,深不见底,和尚说它就是“龙池”;洞顶一根白色的钟乳石倒悬而下,形如苍龙,石洞以此得名“龙洞”。
进洞难,出洞更难,“胸与背既贴切于两壁,而膝复不能屈伸,石质刺肤,前后莫可悬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几恐其与石为一也”。走出石龙洞,徐霞客如重获新生。
休息片刻,徐霞客循西岭西行,又折向西南,一路上欣赏了“双笋石人”“五峰环坪”等景点,最后登上最高峰:浮盖中顶。山顶上“皆盘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云雾起时,如车盖浮游于云海之上——“浮盖山”之名由此而得。后来后又回大云寺进餐。下午,离开大云寺,南行十里,到达梨岭,走仙霞古道到福建九牧,宿渔梁下街。
惜乎,因为平时缺少登山锻炼,到了大云寺,我们一行四人有心无力,没有跟随徐霞客的足迹,走完“霞客之路”,而是原路返回廿八都,我们在一农家乐吃饭。谈“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的徐霞客,谈“奇峰与怪石并起,彩霞与山岚交辉”的浮盖山,谈闽浙两地联手,保护好霞客之路,吸引更多的人神游浮盖山。
席上,李茂华赋诗一首:
浮盖仙山有奇峰,里山大寺天下闻。
霞客日记代代传,霞客之路千万年。
徐霞客绝对想不到,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廿八都“边城酒店”的保安,竟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诗歌来。
李茂华说,感谢浮盖山,感谢徐霞客,感谢新时代。
王石良,衢州市作协会员,江山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作品曾发表于《散文百家》《浙江作家》《钱江晚报》等报刊。
国庆节去哪里玩人少推荐——江山仙霞古道仙霞古道位于今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南仙霞岭上,地当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关城东西与高山相连,南北有狭路沟通,为古代衢州(今浙江衢县)往来建州(今福建建瓯)之咽喉要地。仙霞岭路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 100余公里,曲折狭窄,两侧山高谷深,接岫连峰,其间有窑岭、仙霞岭、茶岭、小竿岭、枫岭(大竿岭)、梨岭(五显岭)等险隘,合称仙霞六岭。六岭中以仙霞岭最为险峻。仙霞关为其重要关隘,由四座石砌关门组成。仙霞岭北保安地方有戴笠老家。国庆节去哪里玩人少,不如就来这人杰地灵的古镇享受一下悠闲的时光吧!
国庆节去哪里玩人少——门票:古镇无门票,文昌阁门票20元,可进可不进。
国庆节去哪里玩人少——特色:这里出产脐橙,山药,还有很多野味(野猪,黄骥,野兔等等,当地农家自己种的菜烧来吃也很不错)可以吃哦。
国庆节去哪里玩人少推荐—— 盱眙
盱眙县地处江苏淮安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盱眙这个2497平方公里大地上,传统文化与现代交相辉。76万盱眙儿女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张目为盱,直视为眙。别称《都梁》。原地因盛产都梁香草而得名。纵观历史,大明帝王朱元璋出生地。楚怀王建都盱眙等,因此也有帝王故里之称。盱眙龙虾也非常出名,也有龙虾之都之称。盱眙龙虾味道独特,具有麻、辣、鲜、香的特点,作为一种大众化、平民化的食品,余香不绝,回味无穷,屡食不厌,因而有相当强的市场占有率,深受广大食客的青睐。如果您不知道国庆节去哪里玩人少,不如来盱眙品尝一下特色龙虾吧!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