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乡是现在的今山东曲阜。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扩展资料
1、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30]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3、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4、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5、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故乡是我国山东的曲阜市。
曲阜是中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被称为东方的礼乐之邦,孔子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最有名的就是孔底、孔府以及孔林。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它被后世称为孔圣人,根据其与门下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更是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鲁国唧邑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曲阜是古代东夷族部落居住地,也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曾被称为是东方的礼乐之邦,孔子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活动遗迹,是中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曲阜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最为著名的就是孔庙、孔府以及孔林了,孔庙在曲阜城内,规模宏大,是我国最大的祭拜孔子的地方,而孔府则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邸,孔林则为孔子和其后代的墓地。
孔子的思想:
1、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2、德治:
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
3、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在《论语》一书中有74处记载论礼。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耗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邦。
4、人治:
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
孔子的故乡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曲阜,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济宁市代管,孔子的故乡,是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是东方文化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亦被称为“东方耶路撒冷”。曲阜古为鲁国国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是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命名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曲阜高铁纵横交汇、高速四通八达,是鲁西南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曲阜产业门类丰富、市场经济活跃,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曲阜山水钟灵、生态优美,是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之城。曲阜盛产的曲阜香稻、果旦杏、矿泉水被誉为“曲阜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