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正榜副榜的意思是指统招生和指标生。
正榜就是考试成绩非常优秀的人,在榜上会有相对的排名好名次。副榜就是比优秀的人的成绩还要差一点,非常有潜力的意思。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才能训练对生活所带来的艰难和困苦。
副榜为标准:
每个部既有正榜也有副榜,总共四个部,一部二部理科,三部文科,四部复课班现在已经没有了,每个部前几个班是正榜班,其余为副榜班。
教学资源方面差别不大,因为正副榜每科都是同一个教研室,教师方面差别较大,正榜班多为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副榜班老师就稍微逊色一点。
副榜贡生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一个说法,也是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的产物。顾名思义,“副榜”自然不及“正榜”,但在竞争激烈的科举取士中,能够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副榜上,也算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了。
于成龙是素有“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是清朝初年的封疆大吏。不过,他“副榜贡生”的头衔,最早却是在明朝获得的。更为重要的是,青年时代的于成龙满腹才华却又心高气傲,在中了副榜贡生后,却并未按照程序进入到国子监学习,而是再回原籍苦读,希望能在乡试中登上“正榜”,再从会试中多赢而出,在殿试中获进士及第的殊荣。
说起于成龙的选择,还必须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讲起。明清两代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而一个读书人要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则要经过层层选拔,历经多次考试,才能实现龙门一跃。
乡试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关。通常情况下,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省城参考,中榜者有资格去京城参加会试,通过会试者才能有机会参加殿试,殿试合格者则称为进士,其中进士的前三名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时期,乡试和会试发榜时,除了公布正式录取的人员外,还会有一个“副榜”。副榜录取的名额不及正榜,相当于是“候补录取”,称为“副榜贡生”。有副榜贡生身份的人,既可以继续参加下一届的乡试,也可以到国子监读书。
至于副榜贡生在科举制中的层次,自然是不及正榜中的人员了。不过,以于成龙所在的山西为例,当年参加考试的人大约有3000人,而正榜、副榜录取的总人数仅仅在100人上下,按照这个比例来说,于成龙的水平也着实不凡。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于成龙在取得副榜贡生时,在参加科举的考生中,算是非常年轻的了。年纪轻轻便能在全省考生正位居前一百名左右,也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然而,于成龙心气很高,对副榜贡生的头衔并不满意,想着下届再考,因而并未至今进入国子监读书,而是回乡苦读。只可惜,直至明亡,于成龙也未能再从乡试中脱颖而出,甚至在清初的科举考试中依旧受到挫折。
后来,清统治者为了选拨人才,也为了讨好读书人,才又开恩承认了一批明朝的生员举子,其中于成龙便是以副榜贡生的身份进入仕途的。尽管如此,没有进士及第的于成龙,在偌大的官僚体系中,依旧是文化水平很高的文官。